[1]尚煜.产权异质视角下股权激励偏好与公司业绩研究——基于2006—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37(4).
[2]尚煜.产权异质视角下股权激励偏好与公司业绩研究——基于2006—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9,37(4):51-59.
[3]刘海云,陈露.企业生产率对O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基于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6):45-55.
[4]蒋伟,周宇.中小企业融资偏好成因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2):51-52.
[5]张晖,倪桂萍.开放条件下的研发策略与企业间竞争——基于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企业间的博弈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20(1):1-6.
[6]谢桂标.模糊聚类和传统聚类分析在证券市场应用上的比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4):1-7.
[7]曹玉珊.基于可持续增长模型的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程序差异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6):20-24.
[8]董玉方,郝 勇.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绩效评价[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3):80-84.
[9]彭恒文,鲁志勇.峰荷需求、资本配置效率与中国网络型基础产业投融资机制改革——对阿弗奇-约翰逊模型的一个扩展[J].产业经济研究,2007,2(6):31-41.
[10]周杰,薛鸿博.董事会权力配置、企业战略转型与模式偏好——政治行为还是合作行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2):95-106.
[11]林凌,曾璇,齐力.基于贝叶斯AR(1)面板数据模型的A股和H股价差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6(4):112-121.
[12]张羽 刘锡标.简洁构建证券组合的方法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21(1):57-60.
[13]刘静.证券投资基金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兼谈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功能缺陷[J].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20-23.
[14]熊其康.对我国居民储蓄与股市交易之间联动效应的实证研究[J].西部金融,2008(2):63-64.
[15]邵宇佳,刘文革,陈红.制度距离、投资动机与企业OFDI区位选择——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度风险偏好”的一种解释[J].重庆商学院学报,2020,30(2):95-108.
[16]杨波.航空港经济区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机理和政策启示--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框架[J].全国商情,2013(32).
[17]王月溪,王卓.基于我国不同经济周期下基金投资策略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0.
[18]黄儒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会计选择行为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21(5):39-43.
[19]吴杨,朱荫牛.试论过剩经济下企业的投资选择[J].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00,2(2):4-6.
[20]袁卫秋,周萌.宽松货币政策更能促进企业实体投资还是金融资产投资?[J].重庆商学院学报,2022,32(6):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