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聂曼曼,肖浩,吴冕.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94-104.
[2]曾晓璇.客户重要性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24(6):34-38.
[3]陈丽英.非审计服务与财务重述——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3).
[4]施继坤,张广宝,任秀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规则、应用现状与研究展望[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6).
[5]来明敏,吴春燕.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及影响因素分析[J].新智慧,2005(5):35-36.
[6]来明敏,吴春燕.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及影响因素分析[J].新智慧,2005(13):35-36.
[7]杨宏图.《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释义[J].新智慧,2004(6A):40-41.
[8]黄丁辉.浅议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J].嘉兴学院学报,2000,12(2):31-32.
[9]陈靖,余春江.审计师选择的协同效应与范围经济假说——基于我国跨市场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6):133-140.
[10]朱杰红.论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3):30-31.
[11]刘三昌.论期后事项审计中应有的职业关注[J].当代经济管理,1998(5).
[12]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J].新智慧
[13]陈矜,张月.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实际控制人性质与权益资本成本[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1):58-63.
[14]王雅敏.试析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四大变化[J].新智慧,2006(9):50-51.
[15]赵冠华,付若勤.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披露[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4):77-79.
[16]傅元略.网络化环境下的电子商务审计[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3):46-49.
[17]袁小勇.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填列时应注意的问题[J].新智慧,2001(24).
[18]何红,徐晔.对“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剖析[J].新智慧,2000(22).
[19]刘丽丽.河南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应用分析[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7(3):42-45.
[20]陈继初.会计准则执行视角的会计职业判断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9(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