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洋,郭静洁,田玉兰.盈余管理与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实证研究[J].天津商学院学报,2011,31(1):33-37.
[2]葛凌云,林钟高.客户关系交易、外部监督与盈余持续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0-24,28.
[3]张志勇.股票增发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6):129-133.
[4]乔印虎.产品市场竞争、机构投资者与信息披露[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63-70.
[5]袁卫秋.盈余管理方向与企业投资效率[J].重庆商学院学报,2014(2):93-99.
[6]邓可斌,唐小艳.机构投资者真的有助于降低盈余管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混合与平衡面板数据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0(5):71-78,86.
[7]王晓莹.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互动关系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21(5).
[8]陆宇建,马琳.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公司IPO前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86-93.
[9]刘建勇,朱学义.机构投资者影响信息披露及时性吗?——来自2005~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9,25(3).
[10]管建强,王红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30(1):68-75.
[11]李小荣,傅代国.市场化程度、企业特征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0).
[12]黄顺武,雷 磊.分析师评级的机构持股效应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5,33(2):12-20.
[13]宋玉,雷国洲.机构投资者持股特征研究述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6(6).
[14]沈永建,倪婷婷.政府干预、政策性负担与高管薪酬激励——基于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62-70.
[15]崔晓蕾,何婧,徐龙炳.投资者情绪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基于过度投资的视角[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6-94.
[16]机构投资者是更积极的监督者吗:来自创业板的证据[J].广东商学院学报
[17]左晶晶,唐跃军.过度激励与企业业绩——基于边际递减效应和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的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0(1):48-56.
[18]崔惠贤.集团化、多元化对金融服务产业组织的影响—以保险产业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13(2):74-84.
[19]吴希慧.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不对称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6).
[20]尹朝晖.“控制”概念的比较[J].新智慧,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