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詹二妹.关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44-47.
- [2]洪峰,戴文涛.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会计盈余薪酬契约有用性——来自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3(6):98-105.
- [3]薄澜,姚海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公司治理和外部审计的实证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14(4):71-78.
- [4]高欣琪,毕姗姗,刘桂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的研究——基于深市主板的研究[J].全国商情,2013(12).
- [5]王振江.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的研究——基于深市主板的研究[J].全国商情,2013(6):26-27.
- [6]何芹.不同主体对内部控制的评价[J].新智慧,2005(22).
- [7]丁婧.浅析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J].大众商务,2009(11).
- [8]朱光龙.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方法探讨[J].全国商情,2009(21):73-75.
- [9]许江波,朱琳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2009年数据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3(5).
- [10]李济广,王泽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6):54-58.
- [11]沈菊琴,严士锋,辜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基于2010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数据[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 [12]宋京津.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债务资本成本与债务期限结构[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1(1).
- [13]徐虹,林钟高,李倩.内部控制、关系型交易与非效率投资[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75-85.
- [14]刘 霞.高质量审计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吗[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4,32(4).
- [15]彭桃英 庄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影响审计质量的机理分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6(4):11-13.
- [16]刘宁.管理层权力、负债和企业价值[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1):103-108.
- [17]吕伶俐.第265号国际审计准则的发布及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29(3):88-91.
- [18]胡成.论会计准则弹跳性域内机会主义行为的防范[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3(1):56-60,66.
- [19]王玥.论舞弊审计的导向定位[J].新智慧,2006(9):51-52.
- [20]袁亚云.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及对策[J].嘉兴学院学报,2003,15(4):84-8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