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郭梦岚.我国审计定价研究述评[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34-39.
- [2]刘强强,黄顺武.创业板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6,34(5).
- [3]秦天程.询价制下新股“三高”发行与IPO抑价研究——基于发行人与机构投资者新股定价博弈的视角[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14(5):79-83.
- [4]淦未宇,刘曼.海归高管与企业创新:基于文化趋同的视角[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1):92-106.
- [5]蒋水全,孙昭愚,敬一舒.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改善与审计师决策[J].重庆商学院学报,2022,32(2):94-109.
- [6]柴君婷.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资本成本的实证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19(4):47-51.
- [7]沈丽英.再议基于利益冲突下审计独立性[J].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12(2):36-38.
- [8]张艳,钟文胜.审计师声誉的经济后果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27(3):108-115.
- [9]张萍,张涛涛.基于目标导向下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定价的相关性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4(5):63-72.
- [10]陈桂林.关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19(2):54-57.
- [11]郑琳,卢成龙.社会审计文化与审计质量关系的思考[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21(6):96-99.
- [12]朱小平,郭志英.我国上市公司IPO后的经营业绩变化——一种新的审计质量衡量方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7):109-116.
- [13]刘丹,潘明颖,王元芳.金融中介声誉与资产证券化的定价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21,39(1):86-94.
- [14]韩道琴,王淑晶.浅谈审计风险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及防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1):59-62.
- [15]张家莲.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思考[J].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49-50.
- [16]赖秋萍.财政收支项目审计中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意义[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0(3):44-46.
- [17]刘鑫宏.中国A股IPO发行成本: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比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8(1):39-46.
- [18]林源源.“地方政府债券”在福建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32-37.
- [19]郑联盛,白云凯,王波.特别国债:中国实践、抗疫应用与制度优化[J].重庆商学院学报,2020,30(6):101-112.
- [20]郑宏涛.审计师辞聘研究述评和展望[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3):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