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加入SDR后的视角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4SB0325)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2005年7月开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确定逐渐具有了市场基础。2015年11月人民币加入SOR对我国汇率市场化程度提出了新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使用2005—2015年数据测算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双边汇率决定中的有效性,同时测算对购买力平价偏离的半衰期,结果表明:人民币与印度卢比、韩元和南非兰特的双边汇率支持弱购买力平价成立,但半衰期存在差别;强购买力平价没有得到支持。

    Abstract:

    The revolution of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in July, 2005 results in structural changes in RMB exchange rate, which represents the direction to marketization and makes base for RMB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s.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uses econometric model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PPP between RMB and other currencies and to calculate the half life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devi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eak form of PPP is held between INR/RMB, ZAR/RMB, and KRW/RMB. But the strong form is not supported. The half life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 shows different results.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于恩锋.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加入SDR后的视角[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6,13(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6-03-08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