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
摘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纲领性文献,它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问题作出了战略部署,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在政治学视阈中,需要对于公平正义问题、权力监督问题、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问题等加强研究,进一步阐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地位问题。
2014(2).
摘要:城市化的历史必然性不仅在于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的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结构变动理论所揭示的农业的小部门化趋势,还在于“发展极”理论、“增长点”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区位理论和主导产业联系效应理论等所揭示的城市强大的经济功能。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期,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等一系列城镇化新政,这对于我国城镇化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014(2).
摘要:政府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作为政府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与政府行为之间的“连接器”,是政府内部控制从文本走向行动、将思想付诸现实的关键一步,对政府内部控制建设的成效至关重要。以超循环理论为基础,建立政府内部控制运行的过程模型,并根据政府内部控制系统演进条件,提出促进政府内部控制系统发展的外部推动措施,以期为政府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能步入自动繁殖与进化的超循环体系提供借鉴。
2014(2).
摘要:在相关理论和两岸经贸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传递因素和机制,实证研究两岸贸易强度、直接投资强度和产业结构相似度与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虽然两岸贸易与台商投资是两岸经贸往来的主要形式,但这对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变化并未产生直接作用,说明两岸之间并未形成实质性的经济互动;产业结构相似度是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这预示随着两岸经贸的密切发展、产业合作的深入进行和大陆产业结构的升级,两岸经济结构特征逐渐趋同且紧密联接。
2014(2).
摘要:消费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是公民福利增加的源泉,如何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城乡消费结构比较的视角,就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小的重要原因;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差别,主要原因在于城乡收入水平的差别,持续强劲的居民消费需要以居民的收入持续增加为基础。为此,应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合理的消费引导等方面来改善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以真正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014(2).
摘要:参照贝克尔的时间分配理论和海克曼的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动态世代交叠均衡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和人力资本投资时间分配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生产能力的间接影响。结果显示:在短期内,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人力资本投资时间的增加和劳动供给的减少,进而引发社会生产能力的下降,增加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成本;在长期内,人口老龄化使得年轻人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熟练劳动力,进而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成本。
2014(2).
摘要:2010年以来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已取得较大的进展。民营资本适度进入银行业可以带来推动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疏导民间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正面效应,但也存在引发恶性竞争、弱化公司治理、威胁金融系统稳定的风险。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有资本的进入、机构的进入两种方式。我国政府应在完善政策规则框架、严格控制准入数量、引导民营资本严格自律、建立风险补偿和市场退出机制方面规范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
2014(2).
摘要:利用基于投入导向的数据包络方法,对我国9家主要商业银行2009—2011年的成本效率和投入冗余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国有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值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人员投入冗余是造成商业银行成本无效率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存款投入没有出现冗余情况。
2014(2).
摘要:从代理理论出发,以2001—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检验高管激励方式、非效率投资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对于投资效率和公司业绩的影响是不同的,显性激励能够通过提升投资效率来改善公司业绩,而隐性激励则没有这样的作用;在不同所有制样本中,隐性激励对国有企业影响更大,而显性激励对非国有企业影响更大。
2014(2).
摘要:从智力资本投资和资本累计的视角,对智力资本及其各要素的价值创造行为进行分析,构建企业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会计度量模式,并对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中的核心要素;企业智力资本的形成是企业长期投资不断累积的结果;以现金流量作为企业价值度量指标可以很好地解释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性,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智力资本各要素的作用各不相同。
2014(2).
摘要: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是评价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点。选取2009—2011年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扩展的Jones模型计量盈余质量,运用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公司治理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对盈余质量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水平的提高能够增强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完善的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效果,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
2014(2).
摘要:基于2009—2012年25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432个IPO审计样本,检验审计质量与企业长期资本市场回报、投资回报率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应计利润和审计收费显著地表明了审计质量的高低,同时有微弱证据表明行业专长代表了较高的审计质量;事务所声誉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相关,但是与企业长期资本市场回报呈现显著负相关,该结果源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非效率性。总体上说,会计师事务所在IPO审计市场上起到了一定的外部治理效用,但仍然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