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第6期封面与目录

      2022(6).

      摘要 (330) HTML (0) PDF 1.54 M (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高质量审计师与家族企业债券信用利差

      2022(6).

      摘要 (319) HTML (0) PDF 1.08 M (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2008—2020年A股上市家族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从审计治理效应的角度研究在债券存续期内高质量审计师对家族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家族企业中,来自“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和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降低债券信用利差,这种降低作用是通过降低企业信息风险、抑制控股家族侵占行为实现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高、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程度低的家族企业中,高质量审计师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的负向关系更为显著。结论从审计治理效应的角度丰富了有关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

    • 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审计定价

      2022(6).

      摘要 (305) HTML (0) PDF 1.19 M (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审计成本效益理论和审计风险溢价理论,以2015—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检验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审计定价的关系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审计定价正相关。控股股东杠杆增持行为主要通过提高审计师风险溢价以及增加审计投入对审计定价产生促进作用。上述关系在企业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法律环境较为严格时得到强化,而较好的信息披露质量以及较高的股权制衡度会削弱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审计定价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控股股东杠杆增持带来的风险溢价效应会抑制审计师出具标准的审计意见,损害审计质量。研究结论有助于强化审计师对控股股东杠杆增持的风险认知,进而为进一步提升审计报告质量、强化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增量证据。

    • 内部控制质量、融资约束与绿色投资——基于重污染行业的证据

      2022(6).

      摘要 (424) HTML (0) PDF 1.15 M (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10—2020年重污染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实证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对绿色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质量水平越高,重污染企业越倾向于进行绿色投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是内部控制质量与绿色投资之间作用的中介变量,即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绿色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对绿色投资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更为显著,融资约束在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绿色投资的影响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部分中介作用。

    • 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能提升贵州省审计质量吗?——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研究

      2022(6).

      摘要 (340) HTML (0) PDF 1.55 M (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15年实施的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构造真实改革试点地区与合成改革地区,测度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对贵州省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比于未改革省份,改革能显著提升贵州省审计质量。2016—2018年贵州省人均审计质量金额年均提升35万元。经过安慰剂检验、排序检验、均方预测误差比值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改革效果各试点省份存在异质性,贵州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的提升效果明显,重庆市存在一定的时滞性,云南省的改革效果提升不显著。(3)相较于其他试点省份,贵州省的改革最为彻底,其改革经验对于进一步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和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 创新驱动发展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2022(6).

      摘要 (317) HTML (0) PDF 1.17 M (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2012—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创新驱动发展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以及高管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均能显著增强上述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盈利水平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且当企业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以及为非国有企业时,上述关系更显著。研究结论表明,特别是处于成长期与衰退期、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并辅之以高管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可以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实现和谐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 高管薪酬外部不公平性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基于高管团队特征的调节效应分析

      2022(6).

      摘要 (219) HTML (0) PDF 1.20 M (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09—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高管薪酬外部不公平性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机理,并考察高管团队特征对薪酬外部不公平性与企业成本粘性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外部不公平程度的提高显著加剧了企业成本粘性。考虑高管团队特征因素后发现,高管团队女性比例越低、教育水平越低、任职时间越长,薪酬外部不公平性对企业成本粘性的正向影响越显著。进一步检验作用机制发现,加剧代理问题是高管薪酬外部不公平性影响企业成本粘性的主要路径。

    • 定向降准对农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驱动机制研究

      2022(6).

      摘要 (225) HTML (0) PDF 1.04 M (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总量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探究定向降准货币政策驱动农业企业业绩增长的微观机理,并采用倍差法检验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与非农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影响效果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农业上市公司而言,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驱动效应更加显著;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对高融资约束农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驱动作用强于非农业上市公司,而对于低融资约束农业上市公司与低融资约束非农业上市公司业绩的驱动效应没有显著差异;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对高风险农业上市公司业绩的驱动作用与高风险非农业上市公司相比有显著的差异,而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对于低风险农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驱动作用机制并不显著。

    • 机构投资者持股、产品市场竞争与上市公司违规治理

      2022(6).

      摘要 (246) HTML (0) PDF 1.05 M (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07—2020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违规可能性越低,且违规频率越少;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产品市场竞争存在互补效应,产品市场竞争强化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的违规倾向与违规频率的治理效应。研究结论为完善公司治理和解决上市公司违规问题提供了借鉴。

    • 资本市场开放能否抑制管理层语调操纵?——基于“陆港通”的准自然实验

      2022(6).

      摘要 (181) HTML (0) PDF 1.37 M (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助“陆港通”这一准自然实验,立足于企业文本信息披露的视角,以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全面考察我国资本市场开放与管理层语调操纵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陆港通”的开通对管理层的语调操纵行为具有抑制作用,有效提高了公司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进一步分析表明,其机制在于提高信息透明度、改善公司治理与缓解融资约束,且政策的积极作用在香港资金参与程度更深的公司中更为突出。研究为政府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开放进程和加强对语调操纵的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 监管型小股东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投服中心持股行权的经验证据

      2022(6).

      摘要 (151) HTML (0) PDF 1.14 M (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被投服中心持股行权的样本数据,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研究视角出发,考察监管型小股东的监督治理效应,实证检验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对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被投服中心持股行权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降低,并且在非国有企业中效应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持股行权通过增强会计稳健性与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来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异质性分析考察了内外部监督治理水平差异下持股行权的治理效应,当内部治理效率较低和外部监督不足时,持股行权的影响更为显著,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治理替代效应;拓展性分析检验了企业被多次行权后的增量效果以及持股行权在行业间的溢出效应。研究为证券监管贯彻落实“创新监管方式、防范重大风险”的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持,对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与完善投资者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央行数字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化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2022(6).

      摘要 (273) HTML (0) PDF 1.51 M (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央行数字人民币“一带一路”区域化为背景,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与沿线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的两两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央行数字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化进程中利益相关体的博弈过程及均衡结果,并通过情景模拟实验寻找博弈的最终演化均衡点。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短期内,央行数字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化进程中会遭到来自沿线国家和沿线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的抵制,但是长期来看,央行数字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化博弈中倾向于采取“推出”策略,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向于采取“接受”策略,沿线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也倾向于采取“合作”策略,以此促进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实现多元化发展。

    •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2年总目次

      2022(6).

      摘要 (196) HTML (0) PDF 350.78 K (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