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新型的人类民主政治新形态,真正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彰显出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内生性特质,为世界各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借鉴。在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内生性的作用之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经过系统性的制度体系建构,展现出“结构化”与“制度化”的具体样态,以及两方面协同并进的互动模式。与此同时,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通过强制度设计不仅能够确保将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体现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重大决策之中,也能揭示人民民主的内在本质与核心,进一步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操作水平,以深化治理效能,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中展示源源不断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2023(1).
摘要:以脱贫质量为出发点,基于“免疫系统论”“空间效应理论”分析扶贫审计促进脱贫质量提升的机理,并以四川省61个原国家级贫困县2011—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扶贫审计有助于脱贫质量的提升,且扶贫审计在助力脱贫质量提升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提升了脱贫质量计量的准确性、厘清了扶贫审计促进脱贫质量提升的路径,为把握全过程扶贫审计的重点以及完善区域协同审计提供了参考。
黄昊a,段康b,蔡春b , c
2023(1).
摘要:以2014—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手工整理的PPP项目数据,实证考察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较之于未参与的公司,参与PPP项目的公司在其参与后审计费用显著增加,且参与PPP项目数量越多、金额越大,审计费用增加越多。区分PPP项目所处行业和地域分布发现,在PPP项目所在地与公司注册地不一致、PPP项目所处行业与公司自身行业不一致时,上述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区分PPP项目回报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参与使用者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型PPP项目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参与政府付费型PPP项目对审计费用的增加并不明显。此外,PPP项目的参与会增加审计师的工作投入,同时相关公司也更可能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这些结论表明,上市公司参与PPP项目对审计师行为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3(1).
摘要:以2010—2018年A+H股交叉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双重审计强制要求取消后公司自愿采用双重审计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自愿双重审计公司比放弃双重审计公司面临更低的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自愿双重审计对债务成本的抑制作用在低信息透明度公司中更显著;较之放弃双重审计的公司,自愿双重审计公司的债务融资规模也更大。研究结论对新时期本土审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背景下,提升内地会计师事务所H股审计服务实力和品牌形象知名度、加快获得国际认同成为一项必要而迫切的任务。
2023(1).
摘要:以2018年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推开为准自然实验事件,以前期未试点城市辖区内的资源型和重污染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离任审计政策下企业盈余管理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离任审计推开后,资源型和重污染型企业主要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和销售操纵调增业绩,由于环保投入的增加,企业费用操纵反而减少,产品成本操纵则因其短期内加大环保成本而没有显著变化。进一步检验发现,尽管资源型和重污染型企业采用盈余管理调增业绩,但事实上它们的真实业绩并未受到离任审计的显著影响。此外,较高的融资约束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均会加剧离任审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023(1).
摘要:高质量的创新活动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与转型。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创新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于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量超过一定阈值,其对于企业创新质量表现出抑制效应,即二者具有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是造成非线性关系的重要力量。而市场竞争强度与企业吸收能力则有助于缓解机构过度持股对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抑制作用。
2023(1).
摘要:选取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创新链视角探究税收优惠政策如何激励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链的投入、产出以及效率环节均有显著激励作用。通过更换估计模型、构建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在创新投入端对非国企研发资金投入激励效果更强,对于国有企业研发人员投入以及企业创新链产出端激励效果更强;对于处于高技术行业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创新链各个环节的激励作用都比非高技术行业企业更强。研究为企业创新决策、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增加了新的认知,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启示。
2023(1).
摘要:会计信息缺乏稳健性损害了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如何进行有效监管是学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选取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沪深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制度对会计稳健性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显著提高了被问询企业的会计稳健性,且当同一年报被问询次数越多、年报问询函问题数量越多、年报问询函需要中介机构发表意见、企业延期回函时,提升作用越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负债率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企业,年报问询函的监管效果更佳,同时监管依赖于信息环境,当企业信息环境较好时效果更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年报问询函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独立董事履职独立性和强化投资者关注来提高会计稳健性。结论表明,年报问询函能有效提高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发挥一线监管职能,为监管层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分级分类监管”及提高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提供了政策思路。
2023(1).
摘要:基于“反向混改”的资源效应与治理效应,以2008—2019年我国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及其机制,形成以下结论:国有股权能促进民营企业“脱虚向实”;机制检验表明,治理效应即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与提高分析师关注度是国有股权促进民营企业“脱虚向实”的路径,而非资源效应,表明国有股权主要通过弱化参股企业逐利动机实现“脱虚向实”;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内部控制质量低及市场化程度高的样本中,国有股权的积极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对引导民营企业利用国有资本发展实体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2023(1).
摘要:在阐述地方政府竞争、科技创新影响碳排放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特征,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地方政府竞争、科技创新及二者交互项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水平不断降低,碳排放量最大的地区集中在西北地区,最小的地区集中在北京以及东南部沿海地区;地方政府竞争、科技创新及二者交互项对碳排放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科技创新对地方政府竞争驱动碳减排存在门槛效应;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区和不同的产业发展水平下,地方政府竞争与科技创新对碳排放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性。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趋良竞争”,强化科技创新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推动产业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3(1).
摘要:采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在同一框架下研究方言距离、城市包容性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方言距离不利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而城市包容性促进了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同时能够缓解方言距离的负面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方言距离阻碍流动人口的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而城市包容性在促进流动人口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的同时弱化了方言距离的负面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收入并非方言距离的作用机制,跨方言流动反而提高了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这意味着方言距离阻碍劳动要素实现边际收益最大化的流动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