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集聚经济的空间演变及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基于长三角服务业的分析
    武晓霞,梁琦
    2014(5).
    [摘要](744) [HTML](0) [PDF 1.14 M](25988)
    摘要:
    以2002年至2012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服务业为例分析了集聚经济的空间演变及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基于散点图研究发现长三角服务业集聚经济存在空间相关性;基于条件散点图研究发现集聚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中地方化经济的区域差异较小,城市化经济的区域差异较大;基于静态面板回归分析发现地方化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城市化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则显著为负;基于动态面板回归分析发现地方化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期影响依然为正,但有所减弱,而城市化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期影响为负。
    2  美国国债问题透析及中国的应对策略选择
    王晓丹a,喻一文b
    2015(1).
    [摘要](615) [HTML](0) [PDF 1.38 M](18441)
    摘要: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债市场,而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减持中国政府持有的美国国债,或者由于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或者由于缺乏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在实际中并不可行;相反地,为了实现每年新增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增持美国国债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中国政府若要改变当前巨量持有美国国债的局面,需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内外平衡。
    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模型研究——以发展结果为导向的理论框架构建
    吴宗法,马振鹏,孟秀焕
    2015(1).
    [摘要](418) [HTML](0) [PDF 1.26 M](11282)
    摘要:
    国内外对以发展结果为导向的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依据发展结果导向的公共项目绩效管理的设计与监测框架,运用模糊神经网络的算法,以原因、方法、方案、投入、活动等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以项目的目标、成效、影响、结果、产出为输出,构建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模型,可以为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4  行业监管制度规范变迁是否促进了审计师声誉的提高?——来自具备证券期货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经验证据
    张俊民,刘雨杰
    2015(1).
    [摘要](530) [HTML](0) [PDF 1.13 M](8543)
    摘要:
    选取2010—2012年43家具有证券和期货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模型探究注册会计师行业2009年以后主要监管制度的变迁与审计师声誉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规范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个人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方面的监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审计师声誉的提高。
    5  A股与H股公司审计意见对股价影响的对比研究
    赵保卿,郝亮
    2015(1).
    [摘要](878) [HTML](0) [PDF 1.16 M](8535)
    摘要:
    将香港和内地上市公司两者市场审计意见对股价的影响作比较,以2010—2012年的A股、H股上市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情况为研究对象,以超额收益法、累计平均异常报酬率为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A股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对股价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比其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更显著;H股市场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会使股价下跌;H股与A股非标准审计意见对股价影响效果不同。
    6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做实账户制还是名义账户制?
    万树,蔡霞
    2014(4).
    [摘要](739) [HTML](0) [PDF 1.04 M](8155)
    摘要: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养老权而不是财产权,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财户权益的根本意义在于保障企业职工的社会养老权。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行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这不仅未能化解养老金支付风险,而且加大了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难度,基金贬值程度也随着做实比例的提高而增大。另外,做实个人账户抬高了储蓄率并抑制了投资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挤出效应。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通过名义账户制从根本上体现企业职工的财产权和社会养老权,解决做实账户制所出现
    7  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涵义与分类
    郑小荣a,熊枫b,朱芳芳a
    2017(4).
    [摘要](849) [HTML](0) [PDF 1.15 M](7194)
    摘要:
    政府审计信息公开是腐败治理的重要途径。政府审计信息是审计机关控制的并反映所有政府审计关系人各种审计行为信息的总称。政府审计行为是最重要的政府审计信息对象。政府审计信息可以根据行为主体、行为发生逻辑、行为性质、行为对象、行为发生时间进行分类。目前在信息公开实践中,政府审计信息边界模糊、体系不完整,影响了政府审计信息公开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准确把握政府审计信息的边界,建立科学审计信息内容体系,优化审计信息公开的内容结构。
    8  基于语音学与语义学视角的汉英音义象似性研究
    侯广旭
    2012(3).
    [摘要](629) [HTML](0) [PDF 1.16 M](6863)
    摘要:
    在音义象似性的考察上,国内现有研究缺乏微观语音学角度的精确描述、对多种语义涵义关系的观察以及从语言本质上对汉英音义象似性理据的思考。从语音学角度用大量实例描述汉英音义象似性,同时以同处一个语义场内的非反义反向关系、反义反向关系的词语为例展示单纯词音义象似性,进而从人类语言与认知起源和进化视角更进一步地寻求汉英音义象似性的理据,可使音义象似性的研究方法更具可行性与规范性,结论更具可验证性。
    9  论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妥善处理
    唐国华
    2012(1).
    [摘要](987) [HTML](0) [PDF 720.85 K](6250)
    摘要:
    政治经济学教学地位和教学效果的下降,部分原因是与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冲突。两种不同的哲学历史观是两门课程教学内容冲突的深层次根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冲突的原因,帮助他们理顺两门课程的内在联系,此外,还应通过比较教学法来取得让两门课程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10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
    唐睿明,邱文峰
    2014(3).
    [摘要](502) [HTML](0) [PDF 938.88 K](6104)
    摘要:
    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公司所有权的一种结构安排,公司的股权结构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影响,公司的治理效率又会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鉴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在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内部人持股比例三个方面检验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内部人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具有正面影响,但不显著;法人股比例、机构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11  CEO的MBA背景与公司绩效——MBA教育效果的实证检验
    姚明安,李恒丽,孔莹
    2014(5).
    [摘要](626) [HTML](0) [PDF 1.27 M](5866)
    摘要:
    以2000—2006年间总经理由非MBA学历拥有者更换为MBA学历拥有者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总经理变更前后经配对调整的公司绩效(含业绩和风险两个维度)的变化进行考察,结果显示:MBA学历拥有者的接任整体上并没有带来公司绩效的显著改善;MBA不同办学模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外资模式和中外合作模式培养的MBA显著改善了公司绩效,而自主模式和商业化模式下的MBA在改善公司绩效方面则乏善可陈。由于外资模式和中外合作模式拥有优良的师资及悠久的办学历史,研究结果意味着高质量的MBA项目能够培养出色的经理人。
    12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环境危机的经济学分析
    陈向阳
    2015(1).
    [摘要](527) [HTML](0) [PDF 1.02 M](5389)
    摘要:
    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因此传统的数量型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从稀缺、欲望、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等经济学的重要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它们与资源环境危机之间的必然逻辑关系,结果表明传统经济学在基础层面上不适合指导人们的经济活动,应当建立新的经济学,把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引入经济系统中,使其逐渐成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以拓宽经济学的研究视野。
    13  环境不确定性、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潘临,朱云逸,游宇
    2017(5).
    [摘要](595) [HTML](0) [PDF 1.46 M](4965)
    摘要:
    以我国2007—2014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环境不确定性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关系,并考察内部控制质量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环境不确定性越高的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越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能够缓解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负面影响。基于稳健性的考虑,运用工具变量法与倾向匹配得分法(PSM)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14  国家审计在反腐败中的作用透视——以捷克为例
    许汉友
    2014(6).
    [摘要](826) [HTML](0) [PDF 1.43 M](4892)
    摘要:
    防范与揭露腐败,是国家审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捷克最高审计署依法参与反腐败的经验与做法,在国有企业财务收支、政府采购合同和欧盟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实践,尤其是针对腐败的预防提出的建设性的要求,可以为我国国家审计所借鉴。另外,捷克最高审计署为了提升自身的反腐败审计水平,在加大对员工信息化审计培训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反腐败审计的合作,取得了一些成果。我国国家审计可以借鉴捷克最高审计署的反腐败审计经验,更好地参与国家治理。
    15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
    王建琼,董 可
    2019(4).
    [摘要](1079) [HTML](0) [PDF 1.30 M](4724)
    摘要:
    绿色信贷是政府为抑制高污染行业而制定的银行信贷政策,绿色信贷政策的开展状况必然与其带来的经营绩效相关。根据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搜集2010—2017年详细发布绿色信贷业务的12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分别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业务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却会降低大型国有银行的盈利能力,但贷款总额的增加整体上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绿色信贷规模改善了大型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信贷规模越大,不良贷款率越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与资产质量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不良贷款率随绿色信贷规模的扩大先增后减。
    16  后ECFA时代闽台产业合作的政策选择
    郑甘澍,武力超
    2015(1).
    [摘要](591) [HTML](0) [PDF 1.24 M](4714)
    摘要:
    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和出口增长优势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不同侧面综合反映产业产品的竞争力变化,系统地研究ECFA的签署与实施对福建省三大产业早期收获清单相关产品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ECFA实施后,福建省第一、二产业大多数相关产品的竞争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比较优势相对较弱的第三产业虽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整体趋势看涨。为此,在后ECFA时代,闽台应以新型绿色农(渔)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强闽台产业深度合作,优化福建传统产业,构建闽台产业合作平台,促进投资双向对接,加快建立产业分工合作和互利共赢体系。
    17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第5期封面与目录
    2018(5).
    [摘要](430) [HTML](0) [PDF 5.84 M](4232)
    摘要:
    18  政府管制对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影响——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分析
    徐晓亮,许学芬
    2012(6).
    [摘要](662) [HTML](0) [PDF 553.14 K](4210)
    摘要:
    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对不同强度的政府管制政策下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并以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为案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管制政策对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形成、变迁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政府管制政策的变化情况决定着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演化方向和进程。
    19  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审计的职能与类型
    陈耿
    2012(1).
    [摘要](853) [HTML](0) [PDF 1.01 M](4021)
    摘要:
    最近十年,信息系统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与地位都产生了质的飞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而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管理又造成一定的潜在风险,信息系统审计成为外部审计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它也成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参与者。现代信息系统审计应当包括真实性审计、安全性审计和绩效审计三种基本类型,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目标。
    20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框架的构建研究
    尹启华
    2017(1).
    [摘要](513) [HTML](0) [PDF 1.17 M](3991)
    摘要: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是我国国家审计实践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当前我国探索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阐释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政府审计的先进经验,从七个维度探讨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框架的构建,并提出了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的实施路径。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框架中,审计目标是逻辑起点,审计环境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的实践土壤,审计主体和审计对象分别是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实施者和作用对象,审计法律责任是审计规制的边界,审计质量是衡量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成效的标尺和准绳,审计报告是通过“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模式形成的结论性文件。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