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 微信公众平台

    全选
    显示方式: |
    审计学科发展
    • 数字化视角下审计学科的空间信息价值创造研究

      吴凯1,2,周文2,陈永泰1

      2025,22(4):1-11, DOI:

      摘要:

      立足于数字化转型背景,从时间序列、空间区域、网络关联视角,系统探究空间信息技术对审计学科理论体系的重构机理。传统审计学科体系以财务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复杂环境和多元需求。为此,构建了融合时空网分析维度的审计学科价值创造框架,包括空间信息获取、多源数据融合、空间分析建模、价值发现与创造四个关键环节,并强调了审计在保证、洞察和决策三个层面的价值创造。通过多案例分析,展示了该框架能够有效扩展审计学科研究边界,提升学科的系统性和创新性。研究表明,将空间信息纳入审计学科研究范畴,能够显著增强该学科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上述研究,在理论上拓展审计学科的研究边界,深化对审计学科本质的认识,为学科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在实践上为审计机构在数字时代转型升级提供方向指引。

    审计
    •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区域绿色创新

      李晓慧1,宝露日2,1

      2025,22(4):12-21, DOI:

      摘要: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助力国家治理监督体系建设,不仅在事后系统化纠正偏误,更能够利用动态审计提升国家审计的预防机制效能,从根本上优化地方政府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区域绿色创新。因此,基于我国2016—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SBM DEA模型构建区域绿色创新指标,探索了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显著提升了区域绿色创新;机制分析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主要通过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两条路径来促进区域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该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法治水平、教育水平较高地区更加显著。研究有助于厘清“国家宏观治理—地方政府行为—区域绿色创新”这一从宏观治理到微观经济的作用路径,对地方政府基于国家审计视角探索区域绿色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 国家审计何以促进城市碳减排?

      陈春林,何信刚

      2025,22(4):22-33, DOI:

      摘要: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城市碳减排过程中的作用日趋凸显。以2006—2019年中国255个地级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的碳减排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具备“查病”“治已病”“防未病”功能,能够降低碳排放强度、提升碳排放效率。机制检验表明,国家审计通过提升政府透明度、缓解资源错配问题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三条作用渠道促进城市碳减排。异质性检验从区位因素和经济因素两个维度出发,揭示不同情境下国家审计的碳减排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首先,国家审计与环境规制之间能够产生政策替代效应,用以弥补地区环境规制缺失的不足;其次,国家审计与城市碳排放效率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该结论能够为复杂实践和国家审计政策制定提供更为精确的理论指导;最后,国家审计各功能协同可以产生“威慑效应”“抵御效应”“经济体检效应”,进而增强城市碳减排成效。研究结论印证了高质量审计监督能够有效规范和引导地方政府行为,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推动城市实现绿色转型与低碳发展。

    • 高质量审计师的团队溢出效应:来自审计收费的证据

      刘圻,周志远,钟梅花

      2025,22(4):34-43, DOI:

      摘要:

      审计具有天然的团队属性,审计师执业活动深受审计团队的影响。基于此,以201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审计收费视角分析和检验了高质量审计师在审计团队互动中对其他审计师产生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审计师会促使审计团队中的其他审计师显著降低审计收费。机制检验表明,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降低是审计收费下降的重要原因,即高质量审计师会促使团队成员审计师“提质降费”。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审计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审计品牌价值较低、高质量审计师网络中心度较高以及审计团队中高质量审计师比重较大时,团队成员审计师降低审计收费的倾向更加显著。

    • 注册制下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影响机构投资者意见分歧吗?——基于科创板IPO公司的经验证据

      张子健,李佳,谭雪

      2025,22(4):44-54, DOI:

      摘要:

      注册制下向机构投资者询价是科创板公司IPO的重要环节。以2019—2023年科创板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机构投资者意见分歧的影响。研究发现:IPO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越多,机构投资者报价分歧越大,且询价新规促进了这种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越详细或精确度越高,机构投资者意见分歧越大,而消极语调则降低了意见分歧;关键审计事项对机构投资者意见分歧的提升作用主要存在于由“十大”审计的IPO公司且境内机构投资者意见分歧更大。因此,监管部门应督促会计师事务所完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鼓励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报价,以提高注册制下IPO定价效率。

    企业管理
    • 女性高管的ESG责任取向:“漂绿”还是“真绿”?

      吕秀梅,罗丹

      2025,22(4):55-66, DOI:

      摘要:

      “漂绿”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基于社会角色理论,以2012—2022年沪深A股重污染企业为研究对象,检验女性高管ESG责任取向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漂绿”还是“真绿”。研究发现:女性高管显著抑制企业的“漂绿”行为;权力强度正向调节女性高管与企业“漂绿”之间的关系;高管性别对企业“漂绿”的作用还受到企业所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的影响,环境规制越弱,女性高管抑制企业“漂绿”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女性高管在工业绿色转型程度高、性别平等度高的地区对企业“漂绿”影响更明显;女性高管降低企业的“漂绿”程度还具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经济效益。上述结论从高管性别差异的角度拓展了企业“漂绿”的研究视角,为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 短贷长投、代理成本与重资产企业投资效率

      赵玉珍,付美琪

      2025,22(4):67-79, DOI:

      摘要:

      基于2010—2022年沪深A股重资产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模型,从代理成本与融资约束角度深入剖析短贷长投策略对重资产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短贷长投与重资产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代理成本在短贷长投与重资产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融资约束在二者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短贷长投通过增加重资产企业代理成本进而降低重资产企业投资效率,尤其是加剧了过度投资倾向,且融资约束越高,短贷长投越低对重资产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越严重。进一步研究显示:股权集中度高的重资产企业相对于股权集中度低的重资产企业能有效抑制短贷长投的负面影响;在不同机构关注度组别中,短贷长投对重资产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正向影响均存在差异,且该正向作用在低机构关注度组别中更为强烈。研究结论为重资产企业优化融资结构、强化风险管理以及高效进行投融资活动提供了新思路和实证支撑,对完善市场融资环境的监管措施、优化金融信贷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金融与会计
    • 信用政策管控与央企盈余管理策略调整——基于央企压降应收账款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吴秋生,王思童

      2025,22(4):80-89, DOI:

      摘要:

      选取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基于2015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央企业压降应收账款政策进行准自然实验,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其对于中央企业盈余管理策略的影响,发现压降应收账款政策颁布后,央企上市公司会降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同时提高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具体表现为对生产成本和酌量性费用的操纵增加;当地市场化程度会强化该政策颁布后中央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的降低程度,弱化真实盈余管理的提高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供应链话语权低的企业中,其降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更多,提高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也更多。研究结论对信用政策管控后如何加强中央企业盈余管理监管和治理,有重要启示意义。

    • 金融地理扩张与中国企业加成率提升——基于银行分支机构网点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

      宋凯艺1,卞元超2

      2025,22(4):90-101, DOI:

      摘要:

      立足于企业周边特定空间尺度上银行分支机构网点空间分布的视角,考察金融地理扩张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企业周边1公里、5公里和10公里范围内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对企业成本加成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金融地理扩张有助于促进企业成本加成率的提升;但是这一提升作用在15公里尺度上不再显著,说明金融地理扩张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效应存在着空间衰减性。机制检验发现,金融地理扩张主要通过成本降低效应、创新引致效应和市场结构效应三个方面影响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对于企业加成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但是在距离企业较近的空间范围内,非国有商业银行对于企业成本加成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此外,金融地理扩张有助于提升资本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大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影响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为破解中国企业低加成率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

    国民经济
    • 地方竞争下的人才资源配置与福利净损失——基于省际人才竞争的理论推断与测度

      朱克朋1,樊士德2

      2025,22(4):102-111, DOI:

      摘要:

      地方竞争引起人才跨地区流动,使得人才资源在地区间重新配置。理论推断得出,完全市场机制下的人才竞争使发达地区面临人才资源配置不足问题,而地方补贴政策下的人才竞争又可能导致发达地区人才资源配置过度,产生福利净损失。以31个省级行政区2002—2022年期间数据,在地区生产函数估计的基础上测度各地区人才资源的边际贡献,估算福利净损失的程度。结果表明,当前福利净损失并不大,人才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较高,近年来地方竞争没有导致人才资源出现明显错配。进一步考察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人才资源边际贡献的匹配情况,以判断各地区在人才竞争中的处境。结果表明,沿海地区依然存在较多人才资源缺口,“负缺口”地区人才资源向沿海地区流动是合理的。为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建议发挥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规范人才竞争的政策手段,注重人才整体的配置效率。

    全选
    显示方式: |
    全选
    显示方式: |
期刊介绍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主编:刘旺洪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雨山西路86号

邮政编码:211815

电话:025-86585490,025-58318162

邮箱:njsjxyxb@vip.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867/F

快速检索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