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5).
摘要:本探讨了中国现阶段的审计绩效衡量指标体系,介绍了美国审计的绩效衡量指标。在比较研究中美审计绩效指标方面的主要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与目前中国国家审计绩效指标体系相衔接的“成本效益比”综合指标。
2004(5).
摘要:本提出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客观基础是检查公共责任。效果审计和管理审计是绩效审计的常见形式,财政资金效益审计应以效果审计为主。在这一独特视角下,本对我国的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定义框架、风险防范、程序与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2004(5).
摘要:风险性监管已成为银行监管的主要方法,可信赖的银行内部审计在风险性监管中的杠杆作用主要表现为在控制监管直接、间接成本的同时提高风险性监管的有效性。当前银监会与银行应采取措施促进银行内部审计杠杆作用的发挥。
2004(5).
摘要:基于战略的企业绩效审计模式把企业战略放在绩效审计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从企业的内外环境、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多元化角度对企业战略进行审计。其目的是通过实施该审计模式,为整个企业的未来绘制蓝图,制订全盘战略,实现企业一体化经营。
2004(5).
摘要:章在综合分析现有计算机审计软件系统基础上,指出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系统模型应该具有的特点要求,并依此要求提出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审计系统模型。最后,着重分析该模型中各组成模块的结构和各智能体功能特点等。
2004(5).
摘要:为保护企业相关利害人的合法权益,注册会计师必须合理判断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据以评价被审计单位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的合理性。涉及持续经营问题的审计意见类型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2004(5).
摘要:我国注册会计师对不确定性事项的审计质量偏低。利用不确定事项操纵利润是某些管理当局盈余管理常用的手法。对此,本提出中国注册会计师需要采取的相应对策。
2004(5).
摘要: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经济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连续性、互动性,使其经济责任具有不确定性。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客观、全面、准确地进行经济责任评价,建立规范、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寻求适应新形势、新特点的审计方法。
2004(5).
摘要: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第99号审计准则《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欺诈的关注》简介:财务欺诈风险的产生条件,财务欺诈审计的主要规定。美国这一审计准则对中国审计职业界的启示。
2004(5)-38,43.
摘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应用,基于数据仓库的业务事件驱动型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计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嵌入到业务处理系统中,由业务数据直接导出会计信息。它不以会计凭证作为系统的处理起点,而直接依据业务活动数据产生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账簿和报表,所有基础数据在业务活动执行过程中进行记录、维护和控制。系统将数据仓库、方法库和模型库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记录企业业务活动的各种特征数据,充分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最大限度地采集业务数据,真正实现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2004(5).
摘要:本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终止经营(征求意见稿)》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英国会计准则、澳大利亚会计准则、中国香港会计准则在终止经营的界定、确认和计量以及列报和披露等方面进行对比,并对我国终止经营会计准则的修订提出几点思考。
2004(5)-47,56.
摘要:本文在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论述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耦合发展的内在机制。同时对江苏省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耦合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2004(5).
摘要:中国国有银行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不具有治理结构的基本功能。为此,必须改进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解决国有银行产权虚化问题。
2004(5).
摘要:税务管理现代化集中体现为集约型税务和服务型税务。构建税务管理现代化指标体系,应遵循规范性、国际可比性、综合性和可行性等基本原则。我们所构建的税务管理现代化指标体系由9项核心指标和23项外围指标构成,其中核心指标具有相对独立性,可用作主导性评估。案例分析表明,南京市地方税务管理现代化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科学、合理和可行的。
2004(5).
摘要:企业在内部预算制度执行过程中会遇到系统性风险、认识风险、编制风险、道德风险、调整与控制风险等。只有防范这些风险,企业预算管理制度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2004(5).
摘要:本对上市公司法人、董事、监事、经理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进行理论分析,认为对于上市公司应当采用无过错原则,而对其他主体则应当采用过错推定原则,以充分保护投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