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3).
摘要:为了切实履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所赋予的监督职责,落实国务院2004年7月颁布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新要求,审计机关有必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本分析了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2005(3)-8,24.
摘要:效益审计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审计的中心工作,也是我国政府审计发展的方向。本文从经济发展需要、审计事业发展、克服官僚主义等六方面论述了我国实行政府效益审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开展政府效益审计的七大对策。
2005(3)-12,30.
摘要:本文基于“特种审计制度”理论平台,围绕中纪委提出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对“特种审计”进行了第二次制度创新,并就“廉政审计”的目标、内容、程序和可行性分析等方面作了全面阐释。
2005(3).
摘要:管理审计的效率性计量是管理审计定量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把DEA方法应用到管理审计中,不但洞察非有效决策单元,而且洞察有效决策单元,并通过实证分析说明此方法的有效性,为管理审计的定量化提供了决策参考。
2005(3).
摘要:构建允许股东直接参与审计师聘用决策的机构——股东理事会,让其独立于董事会,拥有审计师聘用方面的决策权,并由其他机构来支付其运行费用,可使审计师的聘任真正独立于管理当局,提高审计独立性。
2005(3).
摘要:本在承认注册会计师是理性“经济人”的前提下,从激励约束机制这个新的视角阐述通过提高审计收费和加大审计责任对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进行监管。
2005(3).
摘要:本利用两期定价模型,证明了会计师事务所利用低报价招揽新客户是其在市场均衡时的理性选择,并推导出了影响低报价的因素及其符号。
2005(3).
摘要:内部审计对于寿险公司的长期稳健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意义。在设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基础上,内部审计工作应抓住人寿保险业务的特性,从内控有效性评价、合规性检查等方面入手,运用现代化的专业手段对各个关键风险控制点进行审计,以服务于公司整体的目标,实现传统审计向增值性审计的转变。
2005(3).
摘要:针对目前的现状,分析了非现场审计在审计应用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实现非现场审计的方法。并对该方法中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给出了实施非现场审计的建议。本的研究为开展非现场审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5(3).
摘要:本在对有关持续审计的主要研究和实践回顾的基础上,探讨了实施外部持续审计的基本框架及其主要优势和可能面临的问题。
2005(3).
摘要:县级审计机关具备率先全面实行预算审签的条件,应从六个方面推进县级审计机关实行预算审签制度。
2005(3).
摘要:本从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提出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
2005(3).
摘要:本就广告费、研发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股票发行费用等会计事项在新《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问题解答公布后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归纳,讨论了新旧转换中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审计方法、调账方法。对部分问题分析与国际通用账务处理方法进行比较。本提出的问题均为会计、审计实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此从理论方法、实际操作方面给出了解答。
2005(3).
摘要:本分析了理论界对会计对象的不同认识;对会计本质进行了全面研究,总结了会计的经济后果特征和内控行为特征,指出“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的缺陷所在,并提出“会计会计论”;同时,对会计学学科性质进行了研究,基于“会计会计论”提出:会计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不是经济学或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2005(3).
摘要:低值易耗品本质上属于劳动资料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对其核算和管理与其他一般存货存在较大的不同。我国低值易耗品核算和管理的现行规范做法存在弊端,需要改进。
2005(3)-62,66.
摘要:应收债权融资可分为应收债权质押融资和应收债权转让融资,前者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后者是企业的资产变现交易,两者性质完全不同,不可能发生转化。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售或贴现应收债权时,无论融资协议如何约定,只要企业交付了有关债权凭证、办理完融资手续并取得所融资金,则相关的主要风险与报酬已经发生转移;若协议附有企业保证还款的担保责任,则由此构成企业的或有负债,不影响出售或贴现时的账务处理。
2005(3).
摘要:本在分析资产减值的经济实质及资产减值会计理论起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资产减值会计对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并对提高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出了一些构想。
2005(3).
摘要:隐性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它与地下经济有着明显的界分,存在着相对性、外生性、规模性、过渡性等特征。本以性产业为例,从企业、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对隐性产业的运行进行剖析,揭示隐性产业产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政府对隐性产业实施规制的必要性及其失败的原因。
2005(3).
摘要:通过对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设置了适合我国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华东地区7省市区域竞争力的因子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华东地区7省市区域竞争力进行了合理的评价。
2005(3).
摘要:我国非营利组织融资脆弱性是其“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融资脆弱性直接影响到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组织安全,具有显的负外部效应。其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政府拨款、民间捐赠或投资意愿不强、债务结构失衡、服务收入比例极低等四大方面。章最后提出了基于相机抉择基础上的非营利组织柔性融资模式及相应的保障机制。
2005(3)-79,83.
摘要:IPO询价制度在对现行的股票市场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和弊端。本文着重对IPO询价制度的弊端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修补机制。
2005(3).
摘要:本分析了我国新股发行从固定价格制到询价制的过程中各投资主体行为的变化,以及询价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005(3).
摘要:支农政策调整对农业信贷资金运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落实支农政策,有关部门必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制定支持农业信贷的有关政策,调动各农村金融主体支农积极性;创新信贷支农机制、体制、监管方式,规范和引导各类信贷资金服务于农业,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5(3)-90,95.
摘要: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及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家股比例、境内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与股利支付率显著负相关,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规模显著影响股利支付率。该研究结果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存在利用股利政策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流通股股东具有资本利得偏好而不关注公司的股利政策。
2005(3).
摘要:行业多元化和地理多元化对公司价值具有不同的影响,即行业多元化对公司价值有负向影响,地理多元化则有利于公司价值的增加。多元化的这两个方面对公司价值有交互影响。多元化折价的原因主要有公司多元化本身造成公司价值减少;折价是由计量引起的。总结国外学有关多元化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研究成果,以期对多元化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