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效益审计的理论分析与目标确定
    张立民
    2005(5).
    [摘要](2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从效益审计基本概念、需求分析和基本假设三方面探讨确定效益审计目标时应坚持的理念与原则。
    2  绩效评价矩阵和方位图--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管理审计工具
    陈思维 李霜
    2005(5)-9,38.
    [摘要](2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对组织的绩效评价是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传统的绩效评价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的两种管理审计工具:绩效评价矩阵和方位图。
    3  我国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思路
    朱颐和 汤玲
    2005(5).
    [摘要](31)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专项资金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内容应由资金的使用审计前移到立项前的项目论证,延伸至项目完成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评价。目前实现我国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途径主要包括:尽快建立和完善与效益审计相关的规范,正确选择效益审计的主题,构筑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与专项资金及项目的管理部门相互协调的监督评价机制,最终使我国的效益审计步入正常轨道。
    4  审计改革的法律思考
    陈平
    2005(5).
    [摘要](21)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审计体制改革的方向直强调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重,建立一种新型的双重领导的审计体制,并强化公共财政审计与问责机制。
    5  对我国审计复议前置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江金满
    2005(5)-19,44.
    [摘要](1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随着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推行,现行审计行政争议处理体制——审计复议前置程序、复议决定终局裁决制度的弊端日益凸现。本文拟就我国现行审计行政争议解决体制存在的弊端加以分析和探讨,最舌提出完善和重构我国审计行政复议体制的若干建议,以期对我国审计法制建设有昕裨益。
    6  试论审计现场管理与控制
    吉宁 许华柱
    2005(5).
    [摘要](1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审计现场管理与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本文试图借助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来构筑一个审计现场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主要包括审计现场管理与控制的目标、内容以及评佶机制。
    7  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企业环境审计初探
    韩竞一 吕永龙 贺桂珍 王晓龙
    2005(5).
    [摘要](40)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环境审计是重要的环境管理手段,而现有企业环境审计技术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环境管理的要求。本文从分析现有企业环境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和EMS的原则和要素入手,将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与第三方执行的企业环境审计相结合,探讨EMS可以为企业环境审计提供的支持,并提出基于EMS开展企业环境审计的程序。
    8  担保链中企业审计报告--持续经营审计状况及一种新的审计意见变通行为
    蔡利剑 张人骥
    2005(5).
    [摘要](2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一种新的审计意见变通行为虽然不试图改变审计意见的性质,但是却用相对较轻微的事实代替实际已经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这显然会误导投资者。
    9  对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思考
    阎银泉
    2005(5).
    [摘要](5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难以同高校的快速发展相适应,难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评价职能作用。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必须在设置审计委员会、提升审计质量、拓宽审计领域上下功夫。
    10  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协调和整合
    黄园园
    2005(5).
    [摘要](91) [HTML](0) [PDF 0.00 Byte](6)
    摘要:
    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协调和整合是内部审计获得发展和增加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和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分析了内鄱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结台的意义,指出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可以担当建议者、协调者、咨询者和监督哲四种角色,并进一步探讨了在不同角色下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整合的方法及在中国企业的应用。
    11  推行审计组长责任制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
    冯振秀 陈志冰
    2005(5).
    [摘要](2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审计组长责任制的有效运行,必须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实行审计组长任职资格管理;二、审计组长责权利三者必须统一;三、实行审计组长蔸聘制或审计项目招标制;四、建立项目质量评估机制。
    12  《审计与经济研究》在二次文献转载中又创佳绩
    2005(5).
    [摘要](2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期刊信息检索中心对2004年《新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科学术》等途径的检索统计,《审计与经济研究》被转载28篇,在所有被转载的近三千种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249位;在全国财经类院校学报中排名第13位。对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的检索统计显示,
    13  对商誉会计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张陶勇
    2005(5)-52,60.
    [摘要](2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通过对商誉本质的研究,得出商誉的再定义;针对理论界与实务界区别对侍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现状.分析论证了二者的内在统一性,提出当前更直重视自创商誉问题研究的建议,并对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及后续处理问题予以阐述,以期有助于商誉会计的整体协调发展并最终达成科学的共识。
    14  高技术企业智力资本核算研究
    姚正海
    2005(5).
    [摘要](2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智力资本是高技术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机载体,是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智力资本所具有的特点,要求高技术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突破现行核算模式,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实现创新。
    15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统计特征分析
    韩文明
    2005(5).
    [摘要](3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根据搜集的1994年—2004年造假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个体和群体特征进行多个层面的统计分析,并对下一步规范和治理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提出政策建议。
    16  我国管理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范鑫
    2005(5)-62,65.
    [摘要](138)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工作主要存在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核算手段落后、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成立全国管理会计协会、鼓励和推动中小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管理会计信息、大型企业可通过网络实行管理国际化等对策。
    17  进入权理论下的会计师事务所股权设置
    刘桂良 唐松莲
    2005(5).
    [摘要](3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Rajan和Zingales提出了进入权理论,认为企业的权力来源于进入权,即对关键资源接触和使用的权力。本文结合会计师事务所的特征,在分析其关键资源的基础上,建议会计师事务所的股权应设置为财产股、岗位股、贡献股。
    18  区域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政府行为选择的博弈分析--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博弈分析为例证
    蒋满元
    2005(5).
    [摘要](2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在区域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政策的供给者与接受者、实施对象之间存在着目标与利益的不一致性,因而它们之间的博弈行为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政府间行为选择的博弈过程可体现在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函数选择与政策工具选择等多个方面,应该说博弈的结果对政策制度与选择的优化是有利的。
    19  企业不完全契约理论:马克思与GHM分析框架的比较
    张宝贵
    2005(5).
    [摘要](2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企业是一个不完全契约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结论。马克思通过分析企业签约人的权力界定、内部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异同,构建了其不完全契约分析框架。这与西方主流企业理论的GHM分析框架在权力配置来源、不完全契约的原因解释和企业理论的演进逻辑方面存在分歧。相比较,前者更为完整和系统化。
    20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若干问题研究
    张德容
    2005(5)-78,87.
    [摘要](1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自愿性信息披露将呈增长趋势,加强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有关问题研究,有利于推动和引导我国自愿性信息披露工作的开展。本文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价值进行分析,总结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的信息类别和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对上市公司自是性信息披露中应;主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21  企业战略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张竹青 王昊
    2005(5).
    [摘要](2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首先探讨企业并购过程中常用的价值评估方法,继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最后分析了影响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22  经济转型与企业家才能配置的变迁过程--一种关于企业家、政府官员与法院的模型解释
    陈保根
    2005(5).
    [摘要](2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鲍莫尔认为,政府激励结构的改变会影响企业家才能在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活动之间的配置。本文基于上述观点,构建了一个关于企业家、政府官具与法院的模型,从而解释了企业家才能配置发生变迂的动因和条件,并且认为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型、法治环境的改善以及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企业家才能的配置结构发生变迂的主要原因。
    23  多维度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郝臣 李礼
    2005(5).
    [摘要](6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文从制度环境维度、人力资本维度和企业成长维度,对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即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在综合考虑三个维度因素基础上,构建更能解释现实公司治理现象和问题的权变公司治理模式。
    24  现代企业资本保全理论框架研究
    王仲兵
    2005(5).
    [摘要](2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企业资本保全观念经历了最初形式,经济增加值形式,人力资本保值增值及其他资本保值增值观念,其最终的演进结果就是形成现代企业资本保全理论。
    25  欢迎投稿与订阅
    2005(5).
    [摘要](1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