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
摘要:审计机关在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项目时,必须遵循增值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等原则。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项目的选择与确定一般应包括建立绩效审计项目库、收集备选项目的相关信息、综合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征求意见和反馈、可行性分析和正式立项等五个步骤。在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项目初步选定后,对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可行性分析,是决定绩效审计项目可否最终确定的不可缺少的关键性环节。
2006(2).
摘要:本文依据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要求。确定公共资金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原则,探讨公共资金效益审计的总体评价标准及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共项目、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具体评价指标。
2006(2).
摘要:本文对立法型审计体制改革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提高审计独立性和强化人大预算监督是改革的出发点,“双轨制”体制是比较合理的改革模式,因改革而修宪也是有可能的。改革有利于推进我国法治建设进程,有利于构建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有利于加强人大监督以及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2006(2).
摘要:本文首先强调了审计治理作用的客观存在及其具体作用,然后通过分析其传导路径进而指出实现审计治理作用的保障条件,以此为基础从理论上对审计治理作用进行分析。
2006(2).
摘要:本文从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入手,比较、分析传统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并通过分析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缺陷指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依据国际审计准则和审计风险模型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进步。
2006(2).
摘要:本文分析了自我国出现首份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来,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审计不确定性发表审计意见的总体情况与趋势,阐述了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发表的审计意见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2006(2).
摘要:现代审计必须对公司治理问题给予足够的审计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审计与公司治理之问的关系,提出在公司治理图景中可能构建成一种新的审计模式——治理基础审计。
2006(2).
摘要: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应进一步推动我国内部审计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及职业化,促进我国内部审计内容及审计目标的拓展及其加强与国际的协调。
2006(2).
摘要:针对如何追究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在归责原则上,应当参照我国民法对瑕疵产品致害的归责方法,采用严格责任原则;而在赔偿问题上,则要充分考虑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特殊性,以体现民法的公平原则。
2006(2).
摘要:财政审计工作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适时调整审计重点,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006(2).
摘要:本文对中美政府绩效审计的六个案例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中美两国政府绩效审计在审计项目选择、审计目标、审计标准和审计建议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提出了五条合理化建议。
2006(2).
摘要:CPA职业(注册会计师)风险主要有道德风险、行为风险和法律风险。道德风险与行为风险总是相伴相随。中美CPA风险来自于不同的方面。牢固树立并全面实施职业谨慎和职业怀疑理念,加强受托责任意识,是防范职业风险的根本。
2006(2).
摘要:本文检验了沪深股市B股上市公司按《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和《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确认的收入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发现ST类的B股公司呈现出与样本公司整体不一致的特点。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尽管B股公司按不同会计准则确认的收入之问存在差异,但这一差异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
2006(2).
摘要:本文运用个案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导入ERP系统的国内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系统导入前后企业会计功能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导入ERP系统后,财务会计功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而管理会计功能则正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鉴于此,企业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均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2006(2).
摘要:会计政策选择包括制定层面的会计政策选择和执行层面的会计政策选择。本文在深化会计的经济后果论的基础上,从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展开研究,指出根据耗散结构理论,提高会计政策制定的广泛参与度,使会计政策制定机构成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可以有效地完善会计政策选择机制。
2006(2).
摘要:本文从对成本计量和会计计量的分析入手,指出现行会计计量中的若干盲点问题。由于以成本为基础的会计计量机制整合了不同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信息的需求,因此,选择以成本为基础的会计计量机制是会计计量发展的必然结果。
2006(2).
摘要:本文以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为基数,将收益分配分为四个层次,并着重阐述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分配,主要是在进入权理论所设置的“三位一体”股权设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权利与利益相配比,同时在利益的分配中体现责任的承担”的原则,设计了收益分配模型,在模型中体现关键人力资源的作用,以激励会计师事务所关键人力资源拥有者。
2006(2).
摘要:在比较分析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伙伴关系,即PPP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政府(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村参保居民共同交纳养老保险费用;养老保险基金由商业性公司通过竞争的方式进行运作;商业性公司直接向参保者支付养老金。在PPP模式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制度、交纳一定比例费用、对商业性公司的养老金运作进行监管。
2006(2).
摘要:以马来西亚为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可能带来的影响。虽然外商直接投资本身并不会直接引发金融危机,但是其负效应可能通过影响经常项目收支进而引发金融危机。本文在对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在吸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防范和化解可能带来的或累积的金融风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2006(2).
摘要:本文从土地收益与生产成本,尤其是市场政策运行成本的角度,构建城市土地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总结了1987年至2003年间我国市场政策演变对城市土地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2006(2).
摘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寻租理论、经济后果理论和印象管理理论。寻租理论说明上市公司为什么披露信息,经济后果理论解释上市公司为什么会选择性信息披露,而印象管理理论则说明上市公司如何通过管理信息披露以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2006(2).
摘要:本文选取了2002年169家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四个因素即董事会中独立非执行董事的比例、监事会人数、审计委员会、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不兼任总经理的公司。其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就比较高,而其余三个公司治理因素并没有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产生影响。
2006(2).
摘要:在分析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传统内控体系的区别的基础上,指出了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下《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订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