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报告品质可靠性的影响*——从盈余门坎的角度分析
    纪信义,曹寿民
    2010(1).
    [摘要](275) [HTML](0) [PDF 1.23 M](805)
    摘要:
    研究重点在于探讨台湾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否会影响公司财务报告品质可靠性。由于台湾上市公司的核心代理问题主要来自控制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本文预期,控制股东会通过盈余管理达到门坎。实证结果发现,代理问题较严重的公司,裁决性应计项目较大,并会通过盈余管理跨越前期盈余门坎,造成财务报告信息可靠性降低。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控制股东,具有家族色彩的控制股东较会通过盈余管理达到门坎,并降低财务信息品质可靠性。
    2  国家审计理论属性的探索
    杨肃昌 肖泽忠
    2010(1).
    [摘要](180) [HTML](0) [PDF 954.10 K](1156)
    摘要:
    对国家审计理论属性进行探索可以发现,作为审计理论的一个基础命题,国家审计理论属性具有多重性。政治性是它的特有属性,实践性是它的基础属性,开放性是它的方法属性,创新性是它的动力属性。弄清国家审计理论属性有利于人们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认识国家审计理论,提升国家审计理论研究水平,形成更高质量的国家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3  基于能质流分析的生产型企业环境审计
    李兆东,时 现,鄢 璐
    2010(1).
    [摘要](274) [HTML](0) [PDF 1.08 M](1305)
    摘要:
    环境会计难以突破环境资产、负债的确认瓶颈,这制约了依靠传统审计方法的环境审计的开展。从生产型企业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能质流角度出发,借鉴能质流分析方法,进而构建新型的企业环境审计模式可为环境审计在生产型企业中的开展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4  注册会计师行业独立型监管模式有效性研究——基于美国PCAOB运作情况的分析
    陈 波
    2010(1).
    [摘要](250) [HTML](0) [PDF 932.79 K](812)
    摘要:
    独立型监管机构具有更高的独立性、更大的法定权威和更集中的监管权限等有利条件,但缺乏基于社会声誉的权威,同时存在外部约束弱化、过度监管和行业专门知识利用不足等问题。独立型监管模式的有益经验值得借鉴,但必须注意其有效性不是无条件的。我国可考虑设立类似于美国PCAOB的相对独立、专司其职、权限集中、有充分法律授权和充足经费保障的监管机构,但须深入分析我国国情,设计出在权威、激励和知识三个维度上均能提高监管效率的改革方案。
    5  审计侵权责任中第三人范围认定的经济学分析
    王 烨,孙慧倩
    2010(1).
    [摘要](165) [HTML](0) [PDF 1.21 M](1351)
    摘要:
    对注册会计师侵权责任中的第三人范围认定的经济学分析表明,一味强调扩大注册会计师民事法律责任的边界,并不是解决注册会计师审计侵权民事责任的最优方法。应将审计侵权民事责任置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下,合理设定注册会计师审计侵权责任的预防水平,寻求最小的预期社会成本,在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及公众投资者等利害关系人之间实现利益平衡。
    6  强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对企业更换中天勤等事务所的实证分析
    杜 英
    2010(1).
    [摘要](182) [HTML](0) [PDF 988.72 K](848)
    摘要:
    中天勤、沈阳华伦等5家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未通过年检被取消执业资格,他们的原有客户不得不改聘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该事件为强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研究背景。以非正常性应计利润(DA)来衡量审计质量发现,在强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以后,这些公司的非正常性应计利润不降反升。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正DA组,后任会计师没有调低那些公司的非正常性应计利润;而在负DA组,这些公司的非正常性应计利润在更换会计师以后反而增加了。研究显示,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度分散的审计市场中,强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带来大家预期的效果。
    7  会计盈余功用理论的拓展研究——以盈余质量与资本配置效率为视角
    张 林
    2010(1).
    [摘要](193) [HTML](0) [PDF 1.08 M](935)
    摘要:
    以2004年—2007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Richardson和Verdi研究的基础上,对盈余质量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的路径模式和作用机理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盈余质量的改善一方面能直接提高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则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间接促进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盈余质量对资本配置效率的这种影响在过度投资公司中表现尤为明显。
    8  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盈余可靠性影响的实证研究——依据2005年—200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邵春燕
    2010(1).
    [摘要](180) [HTML](0) [PDF 997.45 K](812)
    摘要:
    选取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5年—2008年的1862个非均衡样本为对象,对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盈余可靠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盈余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因此,要从终极控制股东角度来提高企业盈余可靠性。
    9  治理环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及现金持有量——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杨兴全,张照南
    2010(1).
    [摘要](185) [HTML](0) [PDF 984.88 K](948)
    摘要:
    利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披露的2003年—2006年的终极控股股东数据和樊纲、王小鲁(2007年)编制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数据及其子数据构建各地区公司治理环境指数,检验治理环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及现金持有量的关系。研究发现,治理环境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终极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治理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减轻这种负向影响。
    10  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效果的思考——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
    董美霞
    2010(1).
    [摘要](168) [HTML](0) [PDF 1.40 M](893)
    摘要: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的可行性。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须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指标以及内部控制评价与风险管理整合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增强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效果。考虑职责明确,企业应从全面性、层次性和技术要求三方面合理界定评价主体;考虑评价全面性和评价深度确定评价内容;基于政府指导性和企业自主性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立足于风险整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管理,即由审计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配合,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应用风险管理技术并以监督作为内
    11  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
    杜亚斌,顾海宁
    2010(1).
    [摘要](151) [HTML](0) [PDF 1.04 M](1013)
    摘要:
    影子银行的异军突起、飞速发展,给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高度的繁荣。由于影子银行的高杠杆贷款操作以及影子银行体系内生的脆弱性,成为引发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影子银行体系的教训给我国金融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我国金融业应循序渐进地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注重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应对金融机构及金融活动实行全面的监管。
    12  价值理论若干问题辨析
    李俊霖
    2010(1).
    [摘要](184) [HTML](0) [PDF 923.92 K](1238)
    摘要:
    从价值的本质、价值的源泉、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五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中存在的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并主张在统一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13  资源开发的“财富悖论”探究——基于收益分配视角
    贺红艳,汤琪瑾,王湘衡
    2010(1).
    [摘要](152) [HTML](0) [PDF 1.06 M](763)
    摘要:
    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说“资源诅咒”往往表现为自然资源开发中区域经济层面的“资源地贫困”与微观经济层面的“采掘企业超额利润”同时存在的“财富悖论”现象。通过运用全部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度量资源丰度、用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来度量经济发展水平、使用2001年—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资源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传导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我国内部地区层面存在“资源诅咒”效应。资源开发收益在企业微观层面的各利益主体之间和政府区域层面的资源区与受益区之间的收益分配不公,是导致资源开发的财
    14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就业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
    孙文远,臧 新,任志成
    2010(1).
    [摘要](154) [HTML](0) [PDF 947.68 K](1423)
    摘要:
    运用江苏省的总量数据和沿江8个市的面板数据对江苏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情况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就业具有积极效应的结论。因此,江苏省应该继续推动企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大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力度,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15  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及其效应分析——以开放式基金为样本
    肖继辉,彭文平
    2010(1).
    [摘要](168) [HTML](0) [PDF 990.46 K](935)
    摘要:
    通过分析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治理对开放式基金业绩、规模和资金流的影响,发现一股独大、董事会规模、内部董事比例和督察长的设置具有负面的治理效应;均分股权、监事会规模、内部监事比例和投资决策委员会规模具有正面的治理效应;独立董事比例高虽能吸引资金流,但对业绩无影响。基金管理公司采用均分股权模式、扩大监事会规模、提高内部监事比例与独立董事比例等,是改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的有效途径。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