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于玉林
    2010(3).
    [摘要](180) [HTML](0) [PDF 1.03 M](942)
    摘要:
    会计规范研究源于经济学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一般认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会计目标和假设,以演绎法为主,强调“应该是什么”的会计研究方法。但目前学术界对会计规范研究方法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正本清源,会计规范研究方法应回归为会计一般研究方法,并可过渡为会计系统研究方法。
    2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政府审计特征研究
    尹平,戚振东
    2010(3).
    [摘要](261) [HTML](0) [PDF 1.01 M](934)
    摘要:
    审计特征是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审计的时代特征和行为内涵。政府审计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审计特征的解读不仅来自政府审计本身,而且更多地是来自对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赋予政府审计的使命与职责的分析。我国政府审计除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等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批判性、建设性、服务性、宏观性、主动适应性和开放性等最能反映国家治理和国家职能的六项明显特征。
    3  论国家审计信息产品的属性和价格
    方宝璋 朱灵通
    2010(3).
    [摘要](155) [HTML](0) [PDF 976.60 K](1332)
    摘要:
    国家审计信息产品属性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纯公共产品审计信息的价格为税收。在准公共产品审计信息中,依照申请人要求而公开的审计信息的价格为收费;其他审计信息没有价格。在私人产品审计信息中,二次开发的审计信息的价格为市价;其他审计信息没有价格。国家审计信息的最优公开范围为纳税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4  自愿性变更审计师与审计意见关系的验证
    张晓岚,杨春隆
    2010(3).
    [摘要](154) [HTML](0) [PDF 1.01 M](899)
    摘要:
    明晰自愿性变更审计师行为与审计意见二者深层次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审计产品质量。之前一些关于上期非标准审计意见将会导致本期公司变更审计师的观点有失偏颇。在关于上期审计意见对本期变更审计师、本期变更审计师对后期审计意见类型影响的研究中,相对于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而言,上期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不仅不会倾向于本期变更审计师,而且当公司上期被出具的是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时,本期发生变更审计师的可能性会显著降低。本期变更审计师行为显著提高了公司后期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降低了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变更审计师的决策依据是预期审计意见的改善而不是上期审计意见类型。
    5  政府投资公共工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研究——来自问卷调查的经验证据
    刘爱东,赵金玲
    2010(3).
    [摘要](191) [HTML](0) [PDF 1.03 M](1312)
    摘要:
    构建一套公共工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关系到政府投资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监管效率与审计质量的提高。在对公共工程绩效审计评价理论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5个由多维度层级结构组成的公共工程绩效审计评价初始变量指标得以提出。通过预测试与先导性测试,筛选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最终指标变量被确立。评价模型建立在对数据验证性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实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评价指标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评价模型具有较好拟合优度。
    6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集中度与竞争态势分析
    陈艳萍,杨淑娥
    2010(3).
    [摘要](204) [HTML](0) [PDF 1008.10 K](1322)
    摘要:
    从整个审计市场和证券审计市场两个角度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集中度与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与竞争态势因市场不同而各异。为提高我国审计市场的运行效率,促进审计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必须优化审计市场结构;鼓励国内事务所优化重组,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增强国内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各类事务所各得其所、协调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
    7  控制风险、风险溢价与审计收费——来自深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的经验证据
    戴捷敏 方红星
    2010(3).
    [摘要](179) [HTML](0) [PDF 1012.15 K](1387)
    摘要:
    理论上,内部控制质量是审计收费的决定因素之一,但是由于内部控制信息难以获得,因而鲜有这方面的经验证据。而2007年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规定为评价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契机。根据审计价值理论,以2007年深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控制风险内部控制质量和诉讼风险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风险和审计收费之间的确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审计收费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风险溢价。
    8  控股股东行为、特征与财务报告稳健性——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周晓苏,杨忠海
    2010(3).
    [摘要](261) [HTML](0) [PDF 1.05 M](798)
    摘要: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4年—2006年间的3618个公司年度为样本,借鉴Ball和Shivakumar、Khan和Watts以及Gassen等的研究成果对财务报告稳健性进行了实证度量,研究了不同特征的最终控股股东的行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显著降低了财务报告稳健性,控股股东的扶持行为也降低了财务报告稳健性,但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相对于非国家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国家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更不稳健;财务报告稳健性与最终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比例呈负向变化,与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呈同向变化。
    9  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以2007年、2008年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卢馨,李建明
    2010(3).
    [摘要](208) [HTML](0) [PDF 1.03 M](1023)
    摘要:
    以2007年、2008年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出台后,披露的内容、披露方式均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还发现,公司规模、公司所有权性质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但从披露情况来看,仍以定性化描述为主,而且企业在主动披露信息时存在自利性倾向行为,往往披露有利于树立良好形象的正面消息。
    10  公司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国外文献述评
    田昆儒,许绍双
    2010(3).
    [摘要](165) [HTML](0) [PDF 1.03 M](1076)
    摘要:
    公司特征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理论研究热点,国外学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理论分析,一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以及政治进程理论等;二是立足于上市公司在企业战略、信息披露成本、融资需求以及外在压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三是从制度、历史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因素。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公司特征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关系是复杂的,对于财务杠杆、公司业绩,行业等公司特征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有学者的结论截然相反。回顾国外文献有利于全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对于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间接测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1  IT环境下理财系统业务流程的模型化与标准化
    汤四新
    2010(3).
    [摘要](199) [HTML](0) [PDF 1.61 M](1092)
    摘要:
    面对各具特色的理财模式,如何将其模型化与标准化。从业务范围、单据构成、流程模板、账表支持、使用步骤与初始余额6大方面研究商贸经典、商贸仓管、商贸商务、财贸一体和财贸专业5大理财模型的关键过程、实现步骤、内部控制与系统实施的关联性、差异性和递进关系,进而实现理财模型的标准化。
    12  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傅元海,沈坤荣
    2010(3).
    [摘要](273) [HTML](0) [PDF 1.01 M](840)
    摘要:
    提高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水平是东道国获取外资企业技术转移与扩散的重要途径,但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水平的提高却受到东道国区位优势、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采用我国2001年—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以及对面板数据模型的分组,实证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的影响及原因。得出的结论是: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外资企业出口的强制性要求等因素对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具有正面影响;市场规模因素仅对市场占有型的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具有正面影响;市场化水平、贸易体制的对外开放水平、东部地理区位优势等因素对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具有负面影响或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高。
    13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可持续性探析——兼论“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
    赵彦志,李凤羽
    2010(3).
    [摘要](166) [HTML](0) [PDF 997.75 K](848)
    摘要:
    近年来兴起的“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已成为主流经济学界判断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理论依据。它建议发展中国家应实行汇率制度的端点解。通过对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可持续性进行分析,证实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管理水平、经济结构调整、就业压力以及金融市场不完善等现状不允许中国在中短期内实行“端点”汇率制度;现行的人民币“软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应是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的最佳选择。
    14  债权人相机控制的机理、类型与机制构建——以不完备契约理论为视角
    雷新途,李世辉
    2010(3).
    [摘要](250) [HTML](0) [PDF 1.03 M](2080)
    摘要:
    AghionBolton模型揭示了企业债权人相机控制的机理,即当企业事后出现可验证的特定信号时,一个有效率的所有权安排就是由债权人获取剩余控制权。在实践领域,英美及德日等国家的银企关系所形成的两种类型债权人控制经验模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经验证据也表明我国尚未建立起债权人相机控制机制。兼顾美国企业债券人相机控制和日本企业债权人持续控制这两种债权人控制模式的优点并剔除它们的缺陷、建立企业与银行的一种新型合作关系,是构建我国企业债权人相机控制机制的可行思路。
    15  长三角地区“大通关”建设的动因与建议——采用博弈模型分析
    程俊杰 唐德才
    2010(3).
    [摘要](182) [HTML](0) [PDF 994.05 K](1145)
    摘要: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驱动,“大通关”建设成为该地区打破发展瓶颈、改善贸易环境的必然选择。目前长三角地区“大通关”建设存在着政府理念创新和协调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长三角地区要加快“大通关”建设,就必须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整体规划水平,使“大通关”建设与总体规划相匹配;同时推进海关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等相关体制的改革,加强长三角地区 “大通关”制度一体化建设,加快电子口岸的信息平台建设。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