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彪 ,
2012(4).
摘要:中国第一波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红利已经透支。在扩大内需条件下实施深度全球化战略是第二波全球化的主要议题。如果说第一波全球化的内核可以概括为“利用别国的市场用足本国的低端生产要素”,那么第二波全球化的特征则主要表现为“利用本国的市场用足国外的创新要素,加速发展本国的创新经济”。抓住第二波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既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再平衡的需要,也是为了消除在世界经济下行趋势下我国产能过剩的困境,更是为了利用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通过国内市场的吸引力加速引进高级生产要素,大力发展中国的创新经济。据此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建议。
2012(4).
摘要:历经30多年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由于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同步,国家审计边界在制度上依然被定位于公共财政,这与不断发展创新的审计实践形成了许多内在的矛盾。为适应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国家审计边界应进行适当拓展,由现在的公共财政拓展为公共产品,与国家审计的公共受托责任及国家审计 “免疫系统”功能相协调,以提高政府效率和社会管理水平、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社会主体间的利益和谐、实现国家善治。
2012(4).
摘要:通过多阶段三方博弈分析后发现,制度安排、监督机制和审计成本是制约国家审计质量的重要变量。为了提高国家审计质量,应当在国家审计层面引入恰当的激励机制、惩罚机制、岗位责任制;完善国家审计内外监督机制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通过建设高质量的国家审计准则及指南体系、加强国家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执业能力以及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等多种途径,来降低国家审计成本。
2012(4).
摘要:关联方及其交易作为潜在的舞弊风险领域,一直是监管者关注和风险提示的重点。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因素具有多样性,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审计能够揭示和防范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本文以紫鑫药业2010年涉嫌虚假财务报告案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研究揭示其问题和事实真相。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动机在于提升股价,实现解禁套现最大化之目的,而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失职为关联方交易舞弊提供了机会。对此,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应完善内部控制尤其是高管诚信守法建设,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监管者应进一步加大会计准则、内控规范和审计准则等执行的监管力度,维护公众利益。
2012(4).
摘要:在理论分析和数据处理的基础上,使用中国内审协会2010年的调查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从素质能力和业绩结果两个方面对32家中央国家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的胜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两种思路评估出来的结果差异很大,分析后发现,最可能的原因是两种评估思路的不同倾向性特点所致。进一步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对素质能力法评估值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远多于对业绩结果法评估值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2012(4).
摘要:股东、经理和内部审计师利益博弈的结果表明:经理的控制权越大,侵占股东利益的可能性越大;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越严,经理侵占股东利益的可能性越小。实证研究为此提供了经验证据:若总经理兼任董事长,经理人员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越高,越易造成经理层控制董事会的局面,管理层侵占股东利益就越严重;内部审计监督越强,越有利于抑制管理层的利益侵占行为。国有企业由于内部人控制现象更为突出,监督不力,管理者对股东的利益侵占更加严重。
2012(4).
摘要:并购对价是公司顺利完成并购交易的前提,也是并购整合成功与否的保障。以2006—2009年间的265例并购交易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将微观公司特征变量与宏观经济冲击变量纳入同一研究框架,重点考察在我国特有的宏观环境下并购对价方式选择决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公司在选择对价方式时,主要关注公司债务融资能力、目标公司的信息不对称、公司未来投资需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少考虑控制权稀释威胁的影响;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与并购对价方式选择不存在显著关系,这意味着“市场择时”理论在中国并购市场上并不适用。
2012(4).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独立董事与监察人对企业盈余品质的影响,研究中以2004至2009年台湾上市(柜)公司为对象,采用panel data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指出,独立董事比例(或人数)对企业向下盈余管理有显著负向影响,这表明独立董事对企业向下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独立监察人比例(或人数)对企业向上盈余管理有显著负向影响,这表明独立监察人对企业向上盈余管理具有监督效果。此实证结果显示,独立董事与监察人在公司盈余品质监督上关注的重点不同。
2012(4).
摘要:已有研究发现,成本费用随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变化具有不对称性,费用因业务量增加而上升的速度要高于业务量减少时费用降低的速度。本文将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按照实质控制人性质的不同,分为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分别对其2004年—2010年的财务数据检验后发现:(1)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的销管费用均存在费用粘性行为;(2)国有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程度要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3)金融危机后我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程度有所提高,非国有上市公司提高幅度较大;(4)资本密集度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增强起到一定作用,相比较而言,国有上市公司受其影响较强烈。
2012(4).
摘要: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大量出让、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考量城市面积的快速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高低具有重要意义。土地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生产要素,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使得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土地财政政策,这致使城市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Solow模型进行扩展,使用我国1999—2009年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城市产出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虽都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但每个省市都存在土地使用效率不高问题。通过区域划分估算全国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并使用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各地区不同的增长方式,并针对土地财政、城市产出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2012(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增长,但居民消费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研究人口老年化对我国消费增长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假设年龄是消费函数的内生变量前提下,对家庭的跨期消费选择进行建模,针对人口结构函数的不同形式分别给出消费函数的几种重要的性质,并着重讨论了人口结构与消费总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老龄人口的增多不仅没有拉低消费,反而显著促进消费增长。再利用我国2005—2010年间各省面板数据,在检验变量内生性之后选择动态面板GMM方法进行估计,得到的结果和理论假设契合,即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对消费具有促进作用。最后,针对人口老年化和消费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2012(4).
摘要:以我国创业板市场IPOs为样本,引入创业投资声誉对IPO折抑价理论模型进行修正,采用多元回归和两阶段回归方法,实证检验创业投资声誉与创业板IPOs初始收益和长期业绩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我国创业板市场中创业投资核证监督作用微弱;创业投资声誉对IPOs初始收益无显著影响;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后企业长期业绩有显著正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创投声誉下的创业板发行制度建设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