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2015年《审计与经济研究》第1期封面与目录
    2015(1).
    [摘要](452) [HTML](0) [PDF 7.36 M](1172)
    摘要:
    2  国家审计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基于多学科的视角
    晏维龙
    2015(1).
    [摘要](821) [HTML](0) [PDF 2.16 M](2085)
    摘要: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与保障,国家审计体现了国家政治意志,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调整着国家审计的功能和边界。基于多学科视角探讨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协同关系,揭示国家审计的哲学本质与政治功能,理清国家审计的经济边界,分析国家审计的法治建设与文化建构等基本问题,构建国家审计基础理论的分析框架,认为国家审计可以通过提升组织的设计与管理、政治制度的设计、合法化的基础及文化与社会等要素来改进国家治理。
    3  投资者认知、审计质量与公司价值
    雷光勇,张英,刘茉
    2015(1).
    [摘要](507) [HTML](0) [PDF 1.30 M](1325)
    摘要:
    投资者认知是决定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认知水平越高,公司价值越大。审计作为一种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能够影响公司信息传递,进而正向调节认知效应;审计还具有缓解代理冲突的功能,而代理成本与审计质量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审计质量也体现为对认知效应的负向调节。我国股市目前主要体现为后一种情况,表明审计提升公司价值的主要路径是缓解公司的代理冲突,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动机远比满足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动机更为强烈。聘用大型事务所能够向市场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对认知提升公司价值的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审计模式选择需要考虑公司的信息传递特征,并与投资者对公司的认知水平相契合。
    4  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是否有抑制作用?——来自沪深两市A股经验证据
    罗莉,胡耀丹
    2015(1).
    [摘要](720) [HTML](0) [PDF 1.42 M](1681)
    摘要:
    选取2009—2011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不同的会计指标作为公司业绩的替代变量,验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是否存在粘性,并考察内部控制对这一粘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ROA体现出更强的业绩敏感性,没有粘性;而与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DNP)之间存在粘性,但其粘性特征在高质量内部控制的作用下有所减弱。这说明管理者会用盈余管理的方式增强业绩敏感性,分组检验发现内部控制可以实质性地抑制高管薪酬的粘性,真正增强业绩敏感性。
    5  独董与其他高管的公司治理作用有差异吗?——基于政治关联与审计契约视角的检验
    刘颖斐,陈亮
    2015(1).
    [摘要](541) [HTML](0) [PDF 1.38 M](1248)
    摘要:
    以2007—2011年A股非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政治关联与审计契约角度揭示独立董事与其他高管在公司治理中的差异。研究发现:在审计师选择方面,独立董事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其他高管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服务。结合对审计费用考察发现,其他高管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选择较低质量审计服务的同时却支付相对较高的审计费用,但又并没有支付显著高于独立董事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选择高质量审计服务时支付的审计费用。
    6  政治联系方式、产权性质与高管薪酬契约——基于政府补贴和政治身份的视角
    吴成颂,唐伟正,黄送钦
    2015(1).
    [摘要](536) [HTML](0) [PDF 1.72 M](1455)
    摘要:
    从政府角度考察政治联系对于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可能会得到与企业角度截然不同的结论。鉴于此,使用2008—2011年沪市A股制造业的数据,分别选取政府补贴和高管政治身份作为衡量政府与企业角度政治联系的代理变量,首次比较不同政治联系方式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差异。实证研究表明,虽然企业角度与政府角度衡量的政治联系均显著地提高了高管薪酬,但是从企业角度衡量的政治联系会削弱高管薪绩敏感性,而从政府角度衡量的政治联系却能显著提升高管薪绩敏感性。在进一步的产权性质对比研究后发现,政府角度政治联系对高管薪绩敏感性的提升效应在民营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而企业角度政治联系对高管薪绩敏感性的削弱效应则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强。
    7  双重增发条件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张嘉兴,齐鲁光
    2015(1).
    [摘要](511) [HTML](0) [PDF 1.28 M](1216)
    摘要:
    2006年和2008年证监会出台政策对增发新股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现金分红均提出要求。以此为背景的实证研究发现,出于迎合政策中的双重增发条件目的,上市公司获取增发资格过程中为减少现金分红而实施了调减利润的盈余管理,而在增发当年和增发下一年存在调增业绩的盈余管理,并运用了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双重增发条件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目的和行为的转化应引起投资者、分析师、审计师及政策制定部门的重视。
    8  企业估值中价值乘数的选择:基于行业差异性的研究
    胡晓明,,孔玉生,赵弘
    2015(1).
    [摘要](551) [HTML](0) [PDF 1.24 M](2288)
    摘要:
    基于行业差异性理论分析不同行业在经济结构、经济周期、要素集约度、资本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目的在于论证行业的差异性是否会导致价值乘数的非对称性。探求不同价值乘数的行业适用性,以形成不同行业与价值乘数之间的双向匹配关系。根据要素集约度选取采掘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以及信息技术业作为研究对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价值乘数选择条件及优先等级,进而确定行业乘数。
    9  货币政策、股票流动性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邹萍
    2015(1).
    [摘要](568) [HTML](0) [PDF 1.33 M](1298)
    摘要:
    以2003—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货币政策和股票流动性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股票流动性的上升,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显著加快;货币政策的放松有利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改善,而且股票流动性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关系也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变得更加敏感。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产权性质和负债水平下,货币政策、股票流动性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在非国有性质和负债较低的上市公司中影响更显著,而在国有性质和负债较高的上市公司中影响更弱。
    10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途径——基于分工动态循环演进的视角
    谷慎,马敬彪,马翰墨
    2015(1).
    [摘要](579) [HTML](0) [PDF 1.48 M](1454)
    摘要:
    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分工动态循环演进”的概念框架,并在此概念框架下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企业和市场发育程度不同是导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一不同于传统二元经济理论的结论。之后,采用我国198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上述结论,并得出,我国要顺利实现二元结构转换,关键是要通过农业产业化、农业促进制度和普惠金融力推农村企业和市场发展,以企业和市场的发展带动农村分工深化和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
    11  晋升压力、资源配置与地方国企募资变更
    曹春方,周大伟,王元芳
    2015(1).
    [摘要](597) [HTML](0) [PDF 1.78 M](1986)
    摘要:
    以2001—2009年A股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官员晋升压力如何影响地方国企募资变更,以及这种影响在政府和企业资源配置下的差异。实证发现:官员晋升压力会导致更多的地方国企募资变更;在省区贷款投放越少或企业长期贷款较少时,官员晋升压力导致的募资变更概率更高。这表明,政府区域资本市场和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均会影响晋升压力对募资变更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和市县级国企中,地方国企募资更易被政府区域资本市场影响。
    12  基于MCLP模型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研究
    陈莹,武志伟,李心丹,翁炳辰
    2015(1).
    [摘要](500) [HTML](0) [PDF 1.12 M](3351)
    摘要: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违约便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真实数据进行分析,分离出可能对贷款履约产生影响的个人基本情况、个人信用状况以及贷款合约等15项指标。在此基础上,使用MCLP模型构建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模型,并比较了MCLP模型与传统Logistic模型的预测结果,发现前者具有更高的准确度。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