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2017年《审计与经济研究》第2期封面与目录
    2017(2).
    [摘要](392) [HTML](0) [PDF 8.93 M](932)
    摘要:
    2  我国政府审计实证研究述评——基于CSSCI(1999—2014)检索论文的分析
    李明辉 孙 婕 叶 超
    2017(2).
    [摘要](493) [HTML](0) [PDF 1.47 M](1034)
    摘要: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档案研究、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实证性方法来对政府审计问题进行研究,其研究主题涉及政府审计的发展现状、政府审计程序与方法、政府审计的功能与作用、政府审计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国别研究、政府审计人员、政府审计体制等方面。对1999—2014年CSSCI来源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回顾和总结后,发现我国学者在政府审计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开拓性的进展,这些研究对于理解政府审计的发展规律、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现有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深度等方面也存在不足。
    3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公司治理和企业价值——基于财务困境公司的经验证据
    张立民 李 琰
    2017(2).
    [摘要](394) [HTML](0) [PDF 1.25 M](927)
    摘要:
    以2003—2013年沪深A股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及公司治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未来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公司治理水平与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负相关;然而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水平会缓解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为非国有时,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水平缓解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企业价值关系的负面影响程度比国有企业更明显。
    4  高管团队特征、垂直对特征差异与内部控制质量
    李端生,周虹,
    2017(2).
    [摘要](680) [HTML](0) [PDF 1.25 M](1031)
    摘要:
    以沪深两市2012—2014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平均学历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平均年龄、任职时间与内部控制质量负相关。高管团队女性比例及团队规模的影响应分组讨论,在女性比例超过行业中位数的上市公司中,女性比例与内部控制质量成正比,反之则成反比;在团队平均规模小于行业中位数的上市公司中,团队规模与内部控制质量成反比。进一步考虑董事长高管团队垂直对特征差异时,发现董事长高管团队的性别、任职时间差异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学历差异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负相关。
    5  CEO激励、媒体关注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研究
    许瑜,,冯均科,李若昕
    2017(2).
    [摘要](815) [HTML](0) [PDF 1.18 M](1004)
    摘要:
    以2012—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CEO激励、媒体关注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媒体关注能明显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CEO激励能显著强化该效果,但CEO持股并未在网络媒体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起到调节作用。上述结论在不同产权结构的企业中有所差异。进一步检验发现,CEO激励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也起到直接促进作用。研究结论肯定了媒体监督的外部治理功能,同时表明内外部治理的共同作用对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更加关键。
    6  预算调整制度的演进与政府良治
    冯素坤
    2017(2).
    [摘要](795) [HTML](0) [PDF 1.24 M](990)
    摘要:
    预算处于政府治理结构的核心位置,预算制度演进的过程映射了中国政府治理的发展过程,同样地,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以政府良治的主要内容:受托责任、透明度、参与性和预期性为分析框架,阐述预算调整制度演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政府良治要求的差距,探索面向政府良治的预算调整制度改革思路。本文尝试用委托代理理论解释预算调整制度与政府良治之间的关系,并向研究政府治理的专家请教。
    7  审计准则与审计失败——基于中国证监会历年行政处罚公告的分析
    李莫愁
    2017(2).
    [摘要](977) [HTML](0) [PDF 1.18 M](1092)
    摘要:
    以2000—2014年间我国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公告为样本,首次考察了各项具体审计准则与审计失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所有的审计失败案例中,“审计证据”和“函证”两个具体审计准则被触犯的频次最多,“关联方及其交易”、“业务质量控制”、“分析程序”、“关联方”、“会计报表审计”、“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等审计准则被触犯的频次也相对较多。并且,在2006年新审计准则体系实施前后以及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均是如此。
    8  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与投资效率——基于高管激励的调节效应研究
    卢 馨 张乐乐 李慧敏 丁艳平
    2017(2).
    [摘要](724) [HTML](0) [PDF 1.36 M](862)
    摘要:
    以高管激励为主要切入点,通过研究2010—2014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分析我国企业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高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理论,探讨高管激励对高管背景特征与投资效率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和平均任期与投资效率呈正相关关系;(2)高管薪酬激励对高管年龄和投资效率的关系以及高管学历水平和投资效率的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效应;(3)高管晋升激励对高管年龄和投资效率、高管学历水平和投资效率以及高管任期和投资效率这三种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但对高管性别与投资效率的关系具有反向调节效应。此外,具体划分投资不足组和过度投资组,国企组和民营企业组,并做了进一步检验,对不同企业如何通过适当的激励制度提升投资效率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实践思路。
    9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控股股东和外资股东视角
    余玮,郑颖,辛琳
    2017(2).
    [摘要](438) [HTML](0) [PDF 1.05 M](859)
    摘要:
    以2008—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分析金字塔控股结构中最终控制人性质,将上市公司细分为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研究控股股东和外资股东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虽然国有企业更可能提供社会责任报告,但多为满足监管层需要的强制披露。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更高,而地方国企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最差。仅在中央国企和民营企业中,外资股东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0  再融资需求、监管高压和现金分红
    李敬,姜德波
    2017(2).
    [摘要](356) [HTML](0) [PDF 1.20 M](938)
    摘要:
    2011年到2013年是半强制分红政策之后中国证监会在现金分红问题上的高压期,在此背景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能力和其资产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资产收益率和净现金流正相关,和资产负债水平以及企业成长性负相关,而企业生命周期和派现意愿正相关但与派现水平负相关;监管的高压期下,显著提升的是派现意愿而非派现水平;限定再融资方式后,通过定向增发满足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因趋严的现金分红监管而显著提高其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
    11  我国企业所得税税收努力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
    李香菊 赵 娜
    2017(2).
    [摘要](433) [HTML](0) [PDF 1.31 M](943)
    摘要: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以2003—2014年我国28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测度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努力程度,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尽管2003—2014年各个地区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努力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但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地区间税收努力程度差异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税收努力在自发地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努力与中央税收征管集权显著负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中央税收征管集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交互项、贸易开放度、地区财政支出规模及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正相关。
    12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西北五省数据
    孙志红,王亚青
    2017(2).
    [摘要](508) [HTML](0) [PDF 1.56 M](938)
    摘要:
    金融机构的集聚,提高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效率,加快了资本流动速度,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由于省域之间的经济活动交流密切,所以省域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指标计算上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出金融集聚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北五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溢出作用;引入的控制变量“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需要政府给予宏观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区域间金融交流与合作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
    13  我国预算的国家监督模式与公众参与监督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分析
    王蕴波a,景宏军b,张磊c
    2017(2).
    [摘要](359) [HTML](0) [PDF 1.11 M](1016)
    摘要:
    在政府预算监督领域,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国家监督模式。在这种监督模式下,预算单位与预算监督主体之间存在合谋行为可能。为消除或降低这种合谋隐患,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补充。将国家监督模式与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对比,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分别建立博弈模型。在对两种预算监督模式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得出:引入公众这一外部监督主体参与预算监督是消除国家监督模式合谋隐患的必要方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必将对今后我国政府预决算监督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