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审计与经济研究》第5期封面与目录
    2020(5).
    [摘要](518) [HTML](0) [PDF 7.02 M](967)
    摘要:
    2  国家审计能促进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吗?
    郭金花a,杨瑞平b
    2020(5).
    [摘要](638) [HTML](0) [PDF 1.06 M](785)
    摘要:
    如何促进国有企业治理改善,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国有企业审计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2010—2018年审计署公布的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国家审计对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国家审计能提高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体现在被审计当年及之后两年,通过扩大国家审计监督内容覆盖广度、拓展国家审计目标深度和加强国家审计权限行使力度实现。进一步发现,国家审计能通过促进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抑制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缓解第一类代理问题等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对优化国有企业审计治理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3  政策性负担与审计费用——基于企业冗员的证据
    楚有为
    2020(5).
    [摘要](739) [HTML](0) [PDF 999.16 K](985)
    摘要:
    我国企业普遍背负一定的政策性负担,政策性负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话题。利用2007—2018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从审计费用视角,以企业冗员为例,检验了政策性负担对企业经营的负面效应。研究发现,企业背负的政策性负担水平越高,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越高;经营风险、代理成本和盈余操纵是导致上述效应的三个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政策性负担与审计费用的正向关系受到劳动保护程度的影响,劳动保护程度越高,政策性负担与审计费用的正向关系越强。政策性负担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在国有企业更显著。另外,政策性负担对审计费用的增加既有审计师增加了审计投入的原因,也有风险溢价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性负担对企业存在明显的负面效应,审计师在做出审计收费决策时考虑了政策性负担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
    4  财务问询函对审计联结公司的监管溢出效应——来自年报可读性的经验证据
    翟淑萍,王敏,张晓琳
    2020(5).
    [摘要](721) [HTML](0) [PDF 1.54 M](1168)
    摘要:
    基于2015—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年报可读性视角研究财务报告问询函在审计联结关系中能否发挥监管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发讯公司)被问询后其年报可读性提高,与其具有审计联结关系的公司(受讯公司)年报可读性也会显著提高,即问询函具有监管溢出效应。尤其是当发讯公司投资者关注度高、媒体报道多或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时,问询函监管更容易产生溢出效应,能够更明显地提高审计联结受讯公司的年报可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问询函特征以及审计联结特征的异质性均会对问询函的监管溢出效应产生差异性影响。
    5  开发支出资本化、内部控制与审计收费——基于企业异质性特征的实证检验
    何芹,董卉娜,高前善
    2020(5).
    [摘要](631) [HTML](0) [PDF 1.21 M](765)
    摘要:
    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开发支出资本化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开发支出资本化与审计收费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从产权性质和是否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异质性特征角度进行了分组检验。研究发现,存在开发支出资本化的公司会被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负向调节开发支出资本化对审计收费的影响,非国有控股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的负向调节作用更强。研究结果说明审计师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充分考虑了开发支出资本化存在的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负向调节作用,并将其作为影响审计收费的重要因素。
    6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提升审计收费吗?
    陈冬 ,郭茜林,潘敏
    2020(5).
    [摘要](518) [HTML](0) [PDF 1.17 M](806)
    摘要:
    以2002—2015年我国全部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其审计费用显著更高。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拥有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了企业的业务复杂度和投资区位复杂度,使得审计师加大审计资源的投入,从而导致了更高的审计收费;同时,对外直接投资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了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说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导致的审计费用提升更多是审计努力增加导致的,而非审计风险提升导致的。以上研究不仅能够丰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审计收费影响的相关文献,而且推动了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研究向会计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延伸。
    7  一损俱损:内控重大缺陷在企业集团内部的传染效应研究
    石青梅,孙梦娜
    2020(5).
    [摘要](486) [HTML](0) [PDF 1.72 M](834)
    摘要:
    以2009—2018年深沪两市A股主板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内控重大缺陷在集团内部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有成员企业披露内控重大缺陷时,“被传染企业”的股票价格会显著下降,即内控重大缺陷会在企业集团内产生传染效应;影响路径检验发现,“被传染企业”的行业一致性、内部控制质量及盈余质量能够解释该传染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传染源”由“十大”审计、“掏空”效应较大、规模较小的企业中,内控重大缺陷在集团内的传染效应更强;“被传染企业”盈余质量的动态调整检验发现,在市场监督下,基于声誉恢复动机,在传染效应发生后,“被传染企业”能够及时提升盈余质量,但后续年度的提升力度较弱。这不仅拓展了内控重大缺陷传染效应的研究视角,还为企业集团整体防范内控风险、国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内控重要性的经验证据。
    8  混合股权制衡度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祁怀锦 于瑶 刘艳霞
    2020(5).
    [摘要](525) [HTML](0) [PDF 1.36 M](784)
    摘要:
    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了非国有股与国有股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通过研究国有企业中非国有股权和国有股权相互制衡的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发现:混合股权制衡度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当国有性质股权占比小于非国有性质股权占比时上述抑制作用减弱。另外,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金融类、外资类股权相比民营类股权制衡度,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发挥了更显著的治理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混合股权制衡一方面通过提升业绩,提高对真实盈余管理动机的抑制作用,从而缓解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内部控制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降低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以上结论有助于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提升混改中的审计监管质量提供参考。
    9  城市房价与制造企业盈余持续性
    张兴亮 温日光
    2020(5).
    [摘要](487) [HTML](0) [PDF 1.36 M](860)
    摘要:
    企业受城市房价上涨的吸引进而投资于房地产业务,这对于企业的创新活动会产生挤占效应,最终会对企业主营业务的盈余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及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研究发现,房价上涨显著降低了制造企业的盈余持续性,在住房限购政策实施之后,房价对制造企业盈余持续性的负面影响有所降低。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显示,在非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在非国有企业中,房价上涨对制造企业盈余持续性的负面影响更显著。
    10  分析师行业专长、分析师盈余预测与盈余公告的信息溢出效应
    施然
    2020(5).
    [摘要](468) [HTML](0) [PDF 1.04 M](834)
    摘要:
    盈余公告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信息来源。通过研究A股市场年报发布先后顺序所产生的信息溢出现象发现,分析师会根据先公告公司的盈余消息,修正对同行业后公告公司的盈余预测。这种现象在同时跟踪两家公司的分析师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分析师行业专长可以增进这一机制。行业经验更丰富的分析师预测调整幅度更大,预测准确度的提升也更明显。分析师的决策过程受规模经济的影响。分析师在同一行业内,跟踪的企业越多,搜集和处理的行业信息越多,对行业内溢出信息的利用越充分。研究结果为分析师提高预测准确性以及投资者改进决策质量提供了依据,也为监管者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参考。
    11  数字普惠金融对地方税收影响的实证研究
    梁晓琴
    2020(5).
    [摘要](647) [HTML](0) [PDF 1.14 M](820)
    摘要:
    采用北京大学测度的2011—2018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地方税收面板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地方税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地促进地方税收增长,在考虑了内生性等因素后,这一结论仍然稳健地成立。分位数回归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低分位数上对地方税收影响小且统计显著性弱,在高分位数上数字普惠金融对地方税收的影响大且统计显著性强。数字普惠金融对地方税收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对地方税收影响有显著差异。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税收增长主要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提高和移动化、便利化等程度加深实现的。
    12  技术进步偏向及其形式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匡国静 王少国
    2020(5).
    [摘要](489) [HTML](0) [PDF 1.45 M](803)
    摘要:
    结合CES生产函数构建相对劳动收入份额与技术进步偏向的理论模型,利用全国时间序列、省际面板数据测算技术进步偏向,并估计不同形式的技术进步对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技术进步整体呈资本偏向,不同形式的技术进步偏向具有差异性;其中,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两种形式呈现资本偏向,模仿创新形式呈劳动偏向;不同技术进步形式的收入分配效应具有阶段性差异,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有利于资本相对收入份额的提高,模仿创新有利于劳动相对收入份额的提高;自主创新的收入分配效应逐渐显著,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的收入分配效应逐渐弱化。
    13  利率市场化能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么?
    徐亚琴 陈娇娇
    2020(5).
    [摘要](464) [HTML](0) [PDF 1.32 M](847)
    摘要:
    以2001—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利率市场化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能够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且融资约束发挥了中介作用。具体来说,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增加了企业长期贷款的可获得性,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则降低了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在小规模、高成长性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利率市场化的经济后果和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因素类文献,对于推进我国金融体系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