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审计与经济研究》第6期封面与目录

      2020(6).

      摘要 (530) HTML (0) PDF 7.07 M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提升审计质量了吗?

      2020(6).

      摘要 (626) HTML (0) PDF 1.23 M (7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如何提高审计机关独立性对提升审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3—2017年我国地级市审计机关为研究样本,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审计机关独立性对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改革显著提升了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法制化水平低、财政压力小以及东部地区,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对于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保持不变。研究结论对继续深化我国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国家审计能否促进农村脱贫?——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检验

      2020(6).

      摘要 (653) HTML (0) PDF 1.46 M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10—2016年中国省域农村贫困情况数据及国家审计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在考虑空间滞后效应的条件下,对国家审计治理与农村脱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识别与政策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级审计机关的审计活动不仅会降低本地贫困人口规模,在不同省份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外溢效应。因此,审计机关应进一步完善区域性协同机制,积极建设跨区域协作平台,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空间溢出效应,实现扶贫审计动态全覆盖,保障和改善民生。

    • 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是否更尽职?——基于高管在职消费的视角

      2020(6).

      摘要 (643) HTML (0) PDF 1.79 M (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的影响投射到资本市场,使得高管在职消费再次成为公司治理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高管在职消费的视角,考察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对在职消费具有抑制作用;相较于曾经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过的独立董事,现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的独立董事更能发挥对在职消费的治理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的公司治理效应显著存在于非微利亏损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且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通过降低在职消费,提升了公司投资水平,从而体现优化资源配置、改进公司治理的效应。

    • 诉讼风险如何影响事务所低价揽客经济后果?——来自公司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

      2020(6).

      摘要 (624) HTML (0) PDF 1.80 M (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低价揽客行为频发,其经济后果受到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基于诉讼风险视角,实证检验事务所低价揽客行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低价揽客行为的事务所审计的客户公司有着更高程度的盈余管理,但这种关系主要由非十大所的低价揽客行为所驱动;当诉讼风险增加时,事务所低价揽客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正向关系有所减弱,诉讼风险的这种调节作用主要存在于非十大所审计的企业以及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企业中。这些结果表明,与大所相比,小所的低价揽客行为在加剧企业盈余管理方面产生的经济后果更为严重,而较高的诉讼风险可缓解这一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抑制企业盈余管理,应有针对性地规范小所的审计定价行为,加大其低价揽客行为的诉讼成本。

    • 企业会选择与竞争对手共享审计师么?——基于经营范围相似度的分析

      2020(6).

      摘要 (566) HTML (0) PDF 1.45 M (7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的审计师方面,企业会关注竞争对手的选择,并在享受审计专家服务与保护专有信息外溢之间寻求平衡。以企业的收入排名和经营范围的相似度衡量竞争对手,检验竞争对手间的审计师共享行为。研究发现,当行业内经营范围高度相似的两个企业互为竞争对手时,共享审计师的可能性较低;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会放大竞争对手共享审计师的负向关系;但当外部审计师为审计专家时,会改变同行竞争对手不愿共享审计师的倾向;从经济后果来看,聘用同一会计师事务所的同行企业会有相似的经济决策。从财务层面构建衡量竞争对手的方法,验证竞争对手间的共享审计师问题,发现审计师不仅是财务报表的鉴证者,也是知识与资源丰富的信息中介与来源。

    • 异常审计费用与商誉审计稳健性

      2020(6).

      摘要 (550) HTML (0) PDF 1.77 M (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审计师要求公司及时、充分地确认商誉减值的稳健行为(商誉审计稳健性),这有助于提高公司商誉信息的透明度。从审计行为的经济动因出发,研究了异常审计费用对商誉审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异常审计费用的增加,审计师在商誉审计中表现得更加稳健;(2)异常审计费用对商誉审计稳健性的正向影响在异常审计费用为正时更加明显,并且不能由审计师议价能力所解释。机制分析表明,异常审计费用抑制了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从而促使公司及时、充分地确认商誉减值。研究还发现正常审计费用对商誉审计稳健性也存在正向影响,审计费用整体上与商誉审计稳健性正相关。总体来看,研究结果支持审计费用的“成本观”。较高的审计收费能够促使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投入,这有助于其识别并抑制公司规避商誉减值的行为,进而提供更为稳健的审计结果。

    • 市场环境、企业社会责任与基金安全投资转移

      2020(6).

      摘要 (565) HTML (0) PDF 2.05 M (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市场环境不好以及不确定性增加时,基金进行安全投资转移。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所形成的声誉资本具有“类保险”作用,在面临负面事件或不确定性环境冲击时能够防止股价大幅下跌和市值损失;基金是否会在市场环境不好时将投资组合转向社会责任绩效更高的股票进行安全投资转移呢?使用2010—2017年开放式基金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市场环境与安全投资转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市场环境表现不佳时,基金避险需求增加,倾向将投资组合更多地转向社会责任绩效高的股票进行安全投资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基金和基金经理特征影响基金的安全投资转移行为,净资金流入较少、历史业绩差、经理选股能力差的基金根据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安全投资转移的程度大。研究还发现,基金的安全投资转移行为对基金业绩和基金收益波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 基金投资者网络与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2020(6).

      摘要 (491) HTML (0) PDF 1.55 M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04—2018年持有我国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公募基金为样本,探究基金投资者网络对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表明:基金投资者的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倾向就越强,且这一关系在非国有企业和基金持仓比例较高的样本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基金网络在此过程中主要发挥监督职能和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作用,且其不但会影响重仓持股公司,还会对行业内非基金持股公司产生溢出效应,从而优化行业信息环境。研究结论为我国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提供理论解释和经验证据,也为政府监管部门的制度设计提供参考。

    • 内生动力视角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农户收入效应

      2020(6).

      摘要 (490) HTML (0) PDF 1.31 M (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民解决了许多外部困难,但在整体增收难的背景下,部分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内生性困境也逐渐暴露。基于内生动力视角,利用江苏省南京市262户资金互助合作社入社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构建OLS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验证了资金互助合作社对于入社农户家庭收入的效应。研究表明:内生动力对入社农户的家庭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收入农户的增收效果优于低收入农户,家庭劳动力占比、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社会地位、贷款难易程度等对入社农户收入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当积极培育农户的内生动力,发挥农户自身的主导作用,帮助培育社会资本,完善低收入农户增收机制,优化农村社会信用环境,进而构建“内外兼修”的农户增收机制。

    • 产业政策影响了衰退期企业的并购决策吗?

      2020(6).

      摘要 (485) HTML (0) PDF 1.66 M (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产业政策是国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的一种重要调控手段。研究产业政策对衰退期企业战略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2013—2018年A股上市企业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衰退期企业并购决策的影响、作用路径和经济后果。结果显示:衰退期企业更倾向于并购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企业,当衰退期企业所在行业本身不受产业政策支持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从作用机制来看,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资源效应”,即当衰退期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越大时向产业政策支持行业进行并购的可能性更大,这种偏好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从作用效果来看,衰退期企业向产业政策扶持的行业进行并购能够提升并购绩效。

    • 财税政策影响产业升级的理论机制分析——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

      2020(6).

      摘要 (410) HTML (0) PDF 1.29 M (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财税政策通过促进关键生产要素流入可促进产业升级。通过构建动态模型分析地方政府财税竞争对要素流动、社会福利及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生产要素的税率不仅会导致该生产要素外流,还会导致其他生产要素外流;在税率变化冲击下,要素存量调整至新的均衡状态与生产函数凹性和调整成本函数凸性有关;对发达地区落后产业实行高综合税率以及新兴产业实行低综合税率会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对落后地区实行低综合税率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政府的财税协调有利于地区间实现产业升级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地区居民对企业的持股份额会影响地区福利水平。

    • 互联网、创新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

      2020(6).

      摘要 (512) HTML (0) PDF 1.86 M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究互联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创新要素的流动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互联网直接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其对东中部地区的推进作用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影响创新要素流动可以间接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但在不同区域的表现差异明显。在东中部地区,互联网通过推动创新要素的流动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在西部地区,互联网对创新要素流动产生负向影响,导致该地区创新能力有所下降。

    • 《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年总目次

      2020(6).

      摘要 (419) HTML (0) PDF 436.13 K (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