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审计与经济研究》第3期封面与目录
    2023(3).
    [摘要](358) [HTML](0) [PDF 6.82 M](1124)
    摘要:
    2  政府环境审计、注意力配置与国有企业绿色创新质量
    叶邦银a,徐怀宁,李辛熠b
    2023(3).
    [摘要](551) [HTML](0) [PDF 1.31 M](1072)
    摘要:
    基于2005—2020年中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探讨了政府环境审计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环境审计能够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绿色创新质量,且该结论在克服内生性等问题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提升企业及政府层面的环境注意力强度与环境注意力持续性是政府环境审计提升国有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关键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微观特征与政府宏观调控会影响政府环境审计提高国有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作用效果。具体来看,当企业拥有较多环保背景高管、环境责任履行更积极时,政府环境审计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若政府干预较少且给予企业较多的补贴,则政府环境审计能够更有效地激励国有企业进行高质量绿色创新活动。此外,在政府环境审计的支持下,高质量的绿色创新能够更好地提升国有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创造条件。
    3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国有企业审计收费——基于金审工程的准自然实验
    郭檬楠,田雨薇,焦 然
    2023(3).
    [摘要](401) [HTML](0) [PDF 1.34 M](1005)
    摘要:
    利用金审工程的准自然实验,选取2008—2020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国有企业审计收费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审计收费,这种“溢出效应”可以通过降低审计师努力程度和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来实现。异质性检验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降低国有企业审计收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由国际“四大”审计、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和没有发生财务重述的企业中。拓展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技术应用、硬件投资和媒体关注显著增强了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国有企业审计收费的抑制效应。研究结论对于厘清数字化情境下国家审计影响社会审计的内在机理、提高审计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协同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4  共同机构投资者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合谋还是治理?
    曹 越,罗政东,张文琪
    2023(3).
    [摘要](352) [HTML](0) [PDF 1.69 M](926)
    摘要:
    共同机构投资者存在合谋观和治理观,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共同机构投资者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相较于无共同机构投资者的企业,有共同机构投资者企业的审计费用平均高3.30%个标准差。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为了使投资组合价值最大化,会与组合内企业形成合谋,增加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提高组合内企业信息壁垒。进一步分析发现:分析师跟踪数量较多时,共同机构投资者导致审计费用增加更明显;而行业竞争程度低、高管持股以及短期偿债压力较小则会削弱两者的正向关系。研究的对象不再仅局限于单一企业和单一机构投资者,而是聚焦于投资组合整体,拓展了共同机构投资者的经济后果以及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5  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身份转出与审计师风险应对——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分析
    董雅浩 牟佳琪 刘佳伟 邓博夫
    2023(3).
    [摘要](292) [HTML](0) [PDF 1.14 M](944)
    摘要:
    基于中国特色的法定代表人制度,以2006—2021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身份转出是否引发审计师的风险应对行为。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转出法定代表人身份的企业,审计师会收取更高的费用。机制检验发现,实际控制人转出法定代表人身份后,公司的关联交易和大股东资金占用显著增多,使得审计师提高审计收费以应对企业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内部控制质量、非控股大股东、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负向调节法定代表人身份转出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对资本市场投资者识别民营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变动产生的风险变化具有借鉴意义。
    6  瘦身健体改革抑制了国有企业成本粘性吗?
    程 博,何艺海,殷俊明,王 悦
    2023(3).
    [摘要](276) [HTML](0) [PDF 1.27 M](960)
    摘要:
    降本增效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实现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利用2016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央企业深化改革瘦身健体工作方案》这一外生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地检验政府干预对国有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瘦身健体改革方案实施对国有企业成本粘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瘦身健体改革显著抑制国有企业成本粘性这一现象并不因企业层级、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程度差异而发生显著变化。作用渠道检验发现,无论企业信息环境透明度和资产专用性情况如何,瘦身健体改革显著抑制国有企业成本粘性的现象均依然存在,但在信息透明度低、资产专用性强的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拓展了企业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的文献,而且有助于从国有企业降本增效的角度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7  过犹不及:管理层净语调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许启发a b,马静文a,蒋翠侠a
    2023(3).
    [摘要](280) [HTML](0) [PDF 1.71 M](907)
    摘要:
    文本信息是企业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010—2020年召开业绩说明会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分析方法进行文本信息提取,实证检验业绩说明会管理层净语调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管理层净语调能显著影响企业融资约束且两者之间呈现U型关系,意味着随着管理层净语调的增加,起初对缓解融资约束具有积极作用,超过拐点(0.591)后具有消极作用,存在“过犹不及”现象。机制研究发现,管理层净语调通过影响分析师关注进而影响企业融资约束,且明星分析师与非明星分析师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此外,文本信息披露质量会对管理层净语调与融资约束之间关系产生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拓展了文本语调对融资约束影响的研究,可以为信息使用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理使用信息提供经验证据、为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改善信息披露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8  环保信用评价制度能提高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吗?
    于连超,单约楠,马 宁
    2023(3).
    [摘要](252) [HTML](0) [PDF 1.26 M](901)
    摘要:
    环保信用评价制度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合,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举措。运用沪深A股重污染企业2014—2020年的经验证据,探讨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发现环保信用较好企业的投资不足得到明显缓解,环保信用较差企业的投资过度得到抑制但不显著,说明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仅表现在企业投资不足方面。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环保信用较好主要通过发挥治理效应和资源效应缓解了企业投资不足,治理效应表现在提高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资源效应表现在降低了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内外环境分析发现,当信息环境、治理环境较差时,环保信用较好更能缓解企业投资不足。研究结论揭示了环保信用评价制度的有效性,为“十四五”期间持续优化环保信用评价制度,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9  商业信用的独董网络同伴效应研究:知行合一还是虚谈废务?
    潘 扬,张文龙
    2023(3).
    [摘要](228) [HTML](0) [PDF 1.40 M](871)
    摘要:
    以2005—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独董网络的视角研究商业信用同伴效应的存在性、学习机制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同一独董网络中的公司商业信用具有显著的同伴效应,公司商业信用会受到独董网络同伴公司的显著正向影响。基于独董网络信息传递的学习效应是商业信用独董网络同伴效应产生的重要机制,具体表现为市场占有率低、同伴持续时间长、程度中心度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高的公司会更多地向独董网络同伴公司学习。进一步研究发现,商业信用独董网络同伴效应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所得结论不仅延伸了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还表明兼任独董在公司决策中能够起到“知行合一”作用。
    10  基于时间偏好不一致的最优关系租金与银企估值
    张铁铸,李坚,李彤彤
    2023(3).
    [摘要](217) [HTML](0) [PDF 1.78 M](879)
    摘要:
    基于时间偏好不一致性的理论框架,构建了银企合作的关系贷款模型,模型中银行的最优停贷决策被视为一项实物期权。数值结果表明,时间偏好不一致性会导致代理人选择更低的违约门槛,但借款人的融资成本会更高。在项目估值方面,相比时间偏好一致情形,具有时间偏好不一致特征的银行和企业项目价值都大幅减少。此外,幼稚型和成熟型代理人对比结果显示,幼稚型代理人的错误信念能够抑制由于时间偏好不一致而导致的违约风险上升,并且能够降低最优关系租金,从而减轻具有财务约束的企业的融资成本。构建的贷款模型不仅丰富了银企关系型借贷的相关理论研究,而且指出在代理人具有时间偏好不一致的条件下最优关系租金(融资成本)更高,这从行为金融的认知偏差角度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提供了新的解释。
    11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市场情绪与大类资产收益——基于隐性知识传播视角的解读
    桓 恒a,曹 洋b
    2023(3).
    [摘要](248) [HTML](0) [PDF 1.77 M](949)
    摘要:
    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松紧程度不仅对大类资产收益产生直接效应,还会通过市场情绪对大类资产收益产生间接效应。通过构建基于隐性知识传播的概念模型,探究了宏观经济政策、市场情绪和大类资产收益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提出三个研究假说: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程度的提高会降低大类资产收益;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程度的提高会促进市场情绪高涨;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程度的提高会通过市场情绪高涨,进一步降低大类资产收益。在采用多种计量检验方法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检验结果都能很好地验证所提出的三个研究假说,研究结论能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12  税收征管与企业“脱实向虚”
    刘 鹏,付向东
    2023(3).
    [摘要](278) [HTML](0) [PDF 1.40 M](852)
    摘要:
    以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金税三期工程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企业“脱实向虚”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加强税收征管能有效抑制企业“脱实向虚”。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税收征管能缩紧现金流、减少代理成本进而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有效发挥遵从效应与威慑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征管的治理效果在高利润企业、高外部融资企业、严格内控企业与严格外审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研究结果对探索企业“脱实向虚”的治理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完善税收征管体制提供了思路参考。
    13  专利无效宣告的市场反应研究
    王雄元,张琳琅
    2023(3).
    [摘要](255) [HTML](0) [PDF 1.29 M](899)
    摘要:
    既有文献忽视了作为行政保护手段的专利无效宣告。通过专利无效宣告事件识别无效宣告方和专利被无效宣告方,采用事件研究法探讨投资者对专利无效宣告的市场反应。基于2014—2020年无效宣告数据的经验证据表明:投资者对发起专利无效宣告公司有显著正向市场反应,而对专利被无效宣告公司有显著负向市场反应;无效宣告的专利质量越高,投资者的市场反应越大,说明专利质量强化了投资者对专利无效宣告双方公司的市场反应;投资者对专利无效宣告双方公司的市场反应主要体现在专利数量较多组、行业收入占比较高组以及高科技公司组中,说明行业专利竞赛策略、势态以及激烈程度影响投资者对专利无效宣告公司的市场反应。研究有助于丰富专利竞赛和市场反应方面的文献,同时对于加强专利竞赛行为的监管具有借鉴意义。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