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审计与经济研究》第2期封面与目录
    2024(2).
    [摘要](252) [HTML](0) [PDF 6.80 M](669)
    摘要:
    2  电子税务发展与政府审计质量提升:来自金税三期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赵放a b,蒋国梁b,徐熠b
    2024(2).
    [摘要](152) [HTML](0) [PDF 1.31 M](658)
    摘要:
    将国家金税三期工程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等实证探究了电子税务发展对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子税务发展有助于提升政府审计成果转化率、加大审计查处力度、提高审计落实质量,进而实现了政府审计质量的全面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从区位特征来看,电子税务发展对东部地区政府审计质量的提升效果更强,对中西部地区政府审计质量的提升效果较弱;从政府财政压力来看,电子税务发展对政府财政压力较小地区政府审计成果转化率和审计查处力度的促进效果更强,而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地区政府审计落实质量的促进效果更强。
    3  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能抑制地方国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吗?
    窦炜,赵蕾,马莉莉
    2024(2).
    [摘要](95) [HTML](0) [PDF 1.43 M](648)
    摘要:
    以2015年末我国实施的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试点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20年A股地方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地方国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抑制了地方国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规模。区分金融资产类别后研究发现,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显性金融资产规模的抑制效果较明显,但与隐性金融资产配置规模间无明显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以及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强度越大时,政府审计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规范政府干预缩减了地方国有企业显性金融资产配置规模,且在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这一抑制效果更为明显。
    4  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
    仲怀公,王垒
    2024(2).
    [摘要](148) [HTML](0) [PDF 1.26 M](644)
    摘要:
    现有研究重点探讨了财报问询函与审计行为的关系,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行为的影响尚不得而知。以2015—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寻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收到的非财报问询函数量越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非财报问询函更有利于形成客观的审计意见。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非财报问询函通过揭示企业经营风险,进而影响审计师的审计意见决策。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内部控制质量低、信息披露质量低以及没有超额配置审计师的样本中,非财报问询函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以问询函类型为切入点,深化了监管问询函与审计行为的相关研究,也为探索构建“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协同监管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5  审计精神的哲学审视、教育逻辑与现实关切
    孟金卓
    2024(2).
    [摘要](90) [HTML](0) [PDF 1.56 M](625)
    摘要:
    中国特色的审计精神源于党领导下的审计实践,具有鲜明的辩证特性与丰富的内涵意蕴。为了满足审计人员的精神需求,审计精神教育需要开展必要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活动,实现个体层面的审计精神内化以及整体层面的审计精神传承。审计精神教育需要彰显政治属性、加强文化认同、融合时代要素,推进知识体系构建、集体记忆塑造、共同体意识构筑,从而将意识形态注入受教育者的价值体系。当前的审计精神教育工作无法全面满足审计人员的精神生活需要,应当通过加强审计精神教育理论研究、提升审计精神教育能力、引导审计精神需求观念等方式来化解教育实践中的主要矛盾。
    6  直面挑战:审计师数字化专长是否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
    付强, 张呈 廖益兴
    2024(2).
    [摘要](162) [HTML](0) [PDF 1.35 M](626)
    摘要:
    借鉴审计师行业专长的度量方法,将数字化客户占比较高的审计师定义为数字化专长审计师,并检验在数字化变革过程中,积极参与数字化审计并取得数字化审计经验的审计师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审计结果。结果发现数字化审计专长审计师在数字化市场领域能够带来更优的审计质量,并且他们的特殊技能带来的积极作用能够被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和分析师识别和认可(股价同步性更低且分析师预测更精准)。该结论为在数字化变革中,审计师如何能动应对大样本档案提供了证据,并为实务中事务所发展数字化审计提供了一些启示。
    7  数字化转型速度如何影响企业债务融资——基于“降成本”与“去杠杆”视角的研究
    杜善重,马连福
    2024(2).
    [摘要](290) [HTML](0) [PDF 1.43 M](714)
    摘要:
    将微观企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速度与宏观政策层面的“降成本”和“去杠杆”任务相结合,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速度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速度能够有效抑制代理风险、信息风险及声誉风险,从而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有助于实现“降成本”的目标。对于非成熟期、供应链集成与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速度的“降成本”作用更明显。基于数字化转型速度优化的研究发现,一方面,相较于数字化转型匀速与减速,数字化转型加速显著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数字化转型减速提升债务融资成本的原因在于数字化转型的边际递减效应而非管理层自利行为;另一方面,反映外部数字化发展水平的“宽带中国”政策与内部数字化转型速度在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方面具有“互补”效应。基于“去杠杆”视角的债务结构优化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速度能够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风险结构及资本结构,从而实现“去杠杆”目标,其中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去杠杆”作用尤为突出。
    8  新收入准则是否减少了上市公司的收入管理行为?
    刘雪妮, 李明辉 叶超
    2024(2).
    [摘要](81) [HTML](0) [PDF 1.36 M](586)
    摘要:
    以我国上市公司2017—2022年数据为基础,将在财务报表附注“重要会计政策变更”中披露了受新收入准则影响的公司作为处理组,披露了没有受到新收入准则实质性影响的公司作为控制组,实证分析采用新收入准则前后受影响公司的应收账款和递延收入异常变化的水平。研究发现,新收入准则实施后,受影响的公司利用应收账款进行加速收入确认,没有证据表明公司利用递延收入进行收入管理。价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收入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增量价值并没有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准则实施前后公司真实销售操控行为的变化发现,新收入准则实施后受影响公司的真实销售操控行为显著减少了。总的来讲,新收入准则可能存在因管理者任意判断干预而对收入信息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
    9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
    李世刚,刘斯静
    2024(2).
    [摘要](136) [HTML](0) [PDF 1.50 M](630)
    摘要:
    以2008—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并增加了企业高管的超额薪酬。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赋予了管理层集中的决策自主权,弱化了外部对管理层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力度,增强了管理层利用其高度集中的权力影响董事会薪酬契约制定的能力,获得了更多与企业业绩不匹配的私有收益,从而降低了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内部控制质量或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企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对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负面效应会得到抑制。研究结论为全面认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数字化转型公司高管薪酬契约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0  中国式融资融券制度能够抑制研发操纵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陈艳利,刘亚,蒋琪
    2024(2).
    [摘要](57) [HTML](0) [PDF 1.52 M](639)
    摘要:
    资本市场交易制度与公司治理有机联动对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中国融资融券标的分步扩容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融资融券外部监管对公司内部研发操纵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融资融券这一资本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举措显著抑制了公司研发操纵,且该抑制效应在非国有、融资约束更高、内部控制质量更低及分析师关注度更低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融资融券制度通过信息传递效应与注意力集聚效应对研发操纵产生影响。
    11  环保信用评价提高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了吗?
    钟海燕,王江寒,李敏鑫
    2024(2).
    [摘要](58) [HTML](0) [PDF 1.39 M](601)
    摘要:
    环保信用评价是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绿色转型压力下的一种新型环境治理政策工具。以环保信用评价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三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环保信用评价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信用评价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资源获取对环保信用评价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发挥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环保信用评价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政府监管环境严格的地区、市场竞争环境激烈的行业以及社会信任环境良好的地区更加明显。结论提供了环保信用评价政策经济后果的经验证据,丰富了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因素的研究文献,对政府部门进一步推广环保信用评价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实施环境向善行为、助力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建设性作用。
    12  二代参与管理是否抑制了家族企业绿色创新?
    谢佩君,黄珺,肖文辉
    2024(2).
    [摘要](101) [HTML](0) [PDF 1.37 M](602)
    摘要:
    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探究二代参与管理对家族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二代参与管理抑制了家族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具体表现为二代参与管理家族企业通过降低风险承担水平,进而抑制绿色创新;开放的市场化程度和较强的产品市场竞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在变更变量测度、Heckman两阶段检验以及工具变量检验后依旧稳健。研究不仅揭示了二代参与管理对家族企业绿色创新的阻碍作用,而且为代际传承家族企业进一步优化其战略提供更为具体的建议。
    13  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资源配置效率
    廖甍a,孟勇b,王亚飞
    2024(2).
    [摘要](148) [HTML](0) [PDF 1.44 M](621)
    摘要:
    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担保和偿债来源能够放大其债务融资能力,而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框架,揭示了金融摩擦异质性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剧了资源错配;其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结合2009年中央政府放松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管制这一外生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对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资源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剧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这一结论在经历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验证了理论框架的假设,即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相对更多的提高了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和资本边际收益产品,进而拉大了部门间价值生产率的离散程度,造成资源错配的加剧;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引发的资源错配最终降低了加总的全要素生产率。上述结论丰富了现有针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经济效应分析的文献,不仅拓展了理论支撑,还提供了详实的经验证据,对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