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
摘要:基于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以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为重要举措的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韧性。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可以通过提高国家审计质量和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等路径提升国有企业韧性。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宏观层面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资源配置效率能够显著增强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韧性的促进效应。研究结论对于厘清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的微观治理效应、激发国有企业审计监督效能、提高国有企业韧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024(5).
摘要:基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差异化制度场景,探讨审计师于同一年度在多个层次资本市场的执业行为(即跨层次执业)对其在新三板市场审计意见决策的影响。基于2014—2019年间新三板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跨层次执业的审计师为新三板客户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低于新三板市场其他企业;机制检验表明,跨层次执业主要通过抑制审计师的投入,即降低执业效率、阻碍信息沟通、缩减行业知识投入,进而对审计意见决策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从“事务所-审计师”资源配置及其他经济后果等视角开展分析,丰富了个体审计师决策形成机制的相关文献,也从制度优化角度为未来的资本市场统一审计监管提供了参考。
2024(5).
摘要: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繁忙假说、共谋假说检验了连锁董事对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连锁董事会增加上市公司审计费用,且连锁董事的广度与深度均能显著增加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连锁董事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而导致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内部连锁董事、非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以及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情境中,连锁董事对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更强。相关结论进一步丰富了连锁董事任职和审计费用领域的理论研究,也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优化审计定价决策和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提供参考。
2024(5).
摘要: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和交易体系下,注册制是否有助于激发上市企业的高质量审计需求,对于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影响。以2019—2022年沪深A股首发上市(IPO)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注册制上市方式对上市企业年报高质量审计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注册制上市方式显著提升了企业对年报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即相较于核准制上市企业,注册制上市企业在年报审计过程中更倾向于聘请国际“四大”事务所进行审计或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以获得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机制检验发现,股票市场竞争加剧和公司治理水平改善是注册制上市方式提升企业年报高质量审计需求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注册制上市方式对高质量审计需求的提升效应在发展前景较好、媒体关注度较高以及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结论进一步揭示了注册制改革的政策效应,亦为全面实施注册制下提升上市企业年报高质量审计需求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经验依据。
2024(5).
摘要:以印象管理理论为基础,捕捉企业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与实际环保行动之间的分歧,定义其为“环境披露漂绿”,并探讨其与公司价值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环境披露漂绿”会对公司价值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更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披露漂绿”会进一步加剧环境信息的价值效应折损;市场信任是“环境披露漂绿”降低公司价值的中介机制。“环境披露漂绿”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以增强决策透明性和合规性,防止信息失真;优化市场环境以增强市场监督,提高环境披露透明度和质量;机构投资者凭借其投资分析和风险管理能力,可以有效约束公司行为;媒体作为信息传播渠道,能够揭露企业环境违规行为,推动公司遵守环境规定。
2024(5).
摘要:当前,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倾向较为明显,立足于监管部门日益重视分析师研报质量的现实背景,选取2007—2019年间我国非金融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研究表明: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显著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机制检验发现,企业脱实向虚通过降低企业信息透明度进而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高质量的外部独立审计能削弱企业脱实向虚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的负面影响,而机构投资者持股则会强化其负面效应。研究从资本市场信息中介视角丰富了企业脱实向虚的经济后果,对政府监管部门引导企业回归主业及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崔秀梅a , b , c,肖祎宁a,王菁华a , b , c
2024(5).
摘要:以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ESG表现和破产风险的关系以及其作用机制,并依次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展开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较好的ESG表现显著降低了企业破产风险。机制分析发现,企业提升ESG表现缓解了融资约束,同时提升了财务绩效,进而降低了企业破产风险。另外,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加强ESG表现对破产风险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基于企业经营的宏观、中观、微观视角分析发现,ESG表现对破产风险的抑制效应具有普适性,但这一效果在低法治水平、低竞争程度、非国有企业、财务困境企业的组别中更加明显。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企业通过ESG战略进行风险管理的内在逻辑,为企业优化决策制定提供了经验参考。
2024(5).
摘要:税收征管变革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决策行为与生产经营活动。税收征管既可能预防和减缓企业债务违约压力,也存在加剧债务违约的风险。鉴于此,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税收征管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税收征管强度的提升显著降低了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机制检验发现,税收征管通过提高企业纳税遵从度、优化资金配置结构,进而有效缓解了债务违约风险,但它并不会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的惠企初衷;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促进税收征管强度对企业债务违约的抑制作用。拓展性分析表明,税收征管力度的增强源自“金税三期”“国地税合并”改革等政策合力;税收征管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抑制有助于提升其主业业绩水平。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进税收改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减轻企业主体负担,提振实体活力,稳定经济提供了实践依据。
2024(5).
摘要:降低企业养老保险费率是“减税降费”政策的重要一环。我国于2019年推出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政策,故使用2014—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政策的实施对企业雇佣规模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此次降费政策总体上对企业的雇佣规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使企业的雇佣规模增加2.6%,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过后依然成立。此外,本次降费的政策效果呈现出显著的企业异质性,更有利于制造业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雇佣规模的扩大。有关影响机制的分析显示,养老保险降费政策主要通过现金流效应以及要素替代效应影响企业的雇佣规模。
2024(5).
摘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替代劳动力投入,从而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产生影响。通过建立一个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城市就业、技能溢价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用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能够提升农业工资、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和失业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在资本部门专有情况下有扩大技能溢价的效果,在资本部门间流动情况下则有缩小技能溢价的效果,而服务普及化的效果与之相反。这些结论丰富了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研究。
2024(5).
摘要:绿色低碳战略愿景下,碳中和管理是关系全球气候变化风险应对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但少有文献从实证研究角度探究微观企业碳中和进程的经济效益。以2019—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及华证碳中和评级为样本,实证考察碳中和表现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有效性。研究发现:良好的碳中和表现具有投资激励作用,其能够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碳中和表现优势能够发挥信息促进效应、代理成本缓释效应和融资约束缓释效应,以此积极影响企业投资效率。异质性检验发现,碳中和表现对投资效率的积极影响在高碳行业、数字化程度较高和市场监督环境较差的企业中更明显。在碳中和评级监管的外部性方面,碳中和表现赋能的投资效率促进作用具有行业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