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两岸贸易对台湾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1980年—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李非,蒋含明
    2011(6).
    [摘要](698) [HTML](0) [PDF 1015.14 K](8007)
    摘要:
    运用1980年—2010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在回顾两岸经贸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两岸贸易对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系统地运用协整理论对两岸贸易与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岸贸易与台湾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两者之间显现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但相互的影响程度不同。台湾地区经济增长对两岸贸易增长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而两岸贸易增长对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却十分显著。
    2  企业破产重组收益的性质及确认
    栾甫贵 ,张建军
    2011(6).
    [摘要](647) [HTML](0) [PDF 649.82 K](6723)
    摘要:
    破产重整是我国修订后的《企业破产法》中新增加的一类破产案件。如何确认和计量企业破产重组收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理论问题和实务问题。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探讨企业破产重组收益的经济实质、经济后果以及股东缩股的计量、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等问题,可以为我国企业破产重组收益的会计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3  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内部控制与审计——基于紫鑫药业案例的研究
    郝玉贵,刘李晓
    2012(4).
    [摘要](898) [HTML](0) [PDF 541.11 K](6520)
    摘要:
    关联方及其交易作为潜在的舞弊风险领域,一直是监管者关注和风险提示的重点。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因素具有多样性,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审计能够揭示和防范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本文以紫鑫药业2010年涉嫌虚假财务报告案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研究揭示其问题和事实真相。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动机在于提升股价,实现解禁套现最大化之目的,而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失职为关联方交易舞弊提供了机会。对此,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应完善内部控制尤其是高管诚信守法建设,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监管者应进一步加大会计准则、内控规范和审计准则等执行的监管力度,维护公众利益。
    4  社会资本能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吗?——基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实证研究
    周晓珺 陈清华
    2014(3).
    [摘要](658) [HTML](0) [PDF 13.41 M](5834)
    摘要:
    以2012年中国A股市场十大行业2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制作问卷调查,并基于上市公司公开数据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核心利益相关者社会资本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分别从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角度研究其拥有的社会资本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提升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核心利益相关者中股东和经营者的社会资本会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主要变量产生显著影响,而员工拥有的社会资本对反映治理效率的四个变量均不产生显著影响,即股东和经营者社会资本在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提升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5  国家审计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研究 ——基于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韩峰a,胡玉珠b,陈祖华b
    2020(1).
    [摘要](787) [HTML](0) [PDF 1.38 M](5662)
    摘要:
    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2006—2016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了国家审计对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国家审计能显著提升本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但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负向空间外溢效应;国家审计对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是对动能转换、结构升级、发展效率、节能减排、成果分享五个方面作用机制影响的综合反映,且对结构升级、节能减排、成果分享的作用效果尤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II型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国家审计有助于促使本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但对周边城市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I型及以上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国家审计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均未产生明显影响。结果表明,强化国家审计功能、推进跨区域协同审计,对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后危机时代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创新——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比较研究
    王晓青 李涛
    2011(4).
    [摘要](882) [HTML](0) [PDF 1000.51 K](5541)
    摘要:
    在研究国内外金融结构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两方面特性,对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金融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业经营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对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更具有防范系统风险的作用,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在监管缺失下更容易发生危机。因此,展开金融业竞争、加强法制、在合理监管体制下促进金融创新和提高金融体系运作效率是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结构的内在要求。
    7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损害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吗?——来自股价同步性的经验证据
    冯晓晴,文雯,何瑛
    2020(1).
    [摘要](831) [HTML](0) [PDF 1.34 M](5380)
    摘要:
    以2003—2017年中国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损害了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具体表现为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企业更不愿意披露特质性信息、股价同步性更高,且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提高,该影响更为显著。考虑股权质押融资用途后发现,当质押融资款投向除上市公司之外的主体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更能助长股价同步性。此外,在信息透明度更低的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同步性的助长作用更强、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损害程度更大。
    8  社会责任报告语调与股价崩盘风险
    黄萍萍,李四海
    2020(1).
    [摘要](1233) [HTML](0) [PDF 1.32 M](5173)
    摘要:
    以2006—2017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社会责任报告的语调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社会责任报告的净正面语调与股价崩盘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通过正面语调离差策略来隐匿企业的负面信息。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时,其社会责任报告净正面语调与未来股价崩盘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管理层隐匿坏消息的动机是出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研究在丰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股价崩盘风险相关领域研究的同时,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9  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视角的国家审计战略转型——兼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下的审计规制
    尹平
    2011(6).
    [摘要](752) [HTML](0) [PDF 858.62 K](5042)
    摘要: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可能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动生成和瞬间完成,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经常出现失灵。治理市场失灵的方式是政府规制,而防治政府失灵的重要手段则是审计规制。审计规制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广阔的活动领域和独特的作用方式。要充分释放国家审计内聚能量,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速国家审计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战略转型,完成盘整现有资源、深化精品与发展特色、调整工作布局、优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改进技术方法、提高人员素质、提升管理水平、创新审计理论与教育等多重变革。
    10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基于创业板的经验数据
    王晓艳,温东子
    2020(2).
    [摘要](523) [HTML](0) [PDF 1.19 M](4852)
    摘要:
    以2012—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治理内在机制的角度出发,探究了机构持股、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创新投入在机构投资者影响企业绩效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绩效,创新投入在两者之间发挥了不完全中介作用,即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改善作用部分是通过促进创新投入来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相比,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生产经营决策的积极性更高,对创新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影响更显著。
    11  融资约束、代理成本与企业慈善捐赠——基于企业所有权视角的分析
    翟淑萍 顾 群
    2014(3).
    [摘要](664) [HTML](0) [PDF 10.97 M](4711)
    摘要:
    在衡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不同所有权企业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和慈善捐赠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的代理成本与慈善捐赠呈正相关关系,即企业代理成本越严重,慈善捐赠水平越高;但融资约束能够发挥一定的治理作用,从而弱化企业代理成本对捐赠水平的正向影响;虽然民营企业具有更强的慈善捐赠偏好,但融资约束对民营企业代理成本导致的捐赠行为具有更强的约束效应。
    12  西方管理控制学派梳理与观点述评
    张先治,顾水彬
    2012(1).
    [摘要](680) [HTML](0) [PDF 1.59 M](4452)
    摘要:
    梳理西方管理控制理论代表学派的各种观点,从管理控制理论学的历史基础与学科基础两个视角剖析各学派形成的根基,厘清各学派产生的基础与规律,呈现各学派的实质特征与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西方管理控制学派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13  资本结构波动、利率市场化和企业财务困境
    王明虎,章铁生
    2016(5).
    [摘要](317) [HTML](0) [PDF 1.74 M](4303)
    摘要:
    通过数理推论,演绎了资本结构波动对财务困境的推动作用,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如何影响资本结构波动与财务困境之间的关系。运用我国2002—2013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对理论推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结构波动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增大;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可以降低资本结构波动幅度,从而缓解了资本结构波动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助推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决定方式市场化和利率浮动范围的扩大能显著降低资本结构波动对财务困境的推动作用,而基准利率水平确定对企业财务困境影响相对比较小。
    14  内部控制抑制还是促进企业创新?——中国的逻辑
    王亚男,戴文涛
    2019(6).
    [摘要](852) [HTML](0) [PDF 1.32 M](4221)
    摘要:
    基于企业R&D产出效率视角,采用2012—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内部控制在中国企业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创新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体上支持“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创新”假说;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通过抑制由代理冲突、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创新投入不足及降低创新投入活动实施风险机制从而影响企业创新;内部控制对地处市场化水平低、法治环境差的地区的企业创新正向影响作用更强,内部控制对制度环境产生了替代效应,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弥补制度环境不完善对企业创新产生的不利影响。
    15  国家审计风险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戚振东
    2011(6).
    [摘要](588) [HTML](0) [PDF 689.92 K](4208)
    摘要:
    审计风险模型是指导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理论分析出发点。国家审计风险与社会审计风险存在实质性差异。国家审计风险具有风险评估外在压力不足、经济业务活动微观查处责任等特征。从舞弊动因出发,国家审计风险由错误风险、舞弊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应用国家审计风险模型,审计人员应在分析建设项目参与各方舞弊可能性的基础上,从审计成本、审计效率的综合角度考虑确定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
    16  我国内部控制强制披露政策的干预效应研究——来自断点回归的经验证据
    陶黎娟,韩倩倩,张瑜
    2020(1).
    [摘要](856) [HTML](0) [PDF 1.48 M](4130)
    摘要:
    聚焦我国非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严格筛选样本,构造精确断点回归模型,专注研究我国全面内部控制评价和披露政策本身的因果干预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的内部控制强制披露政策有正的干预效应,内部控制政策的实施使得公司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得以提高,合规本身对企业来讲意义重大。建议进一步推进我国上市公司全面内部控制建设和披露工作,将强制实施范围扩展到非主板上市公司,在全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内部控制强制披露和审计。
    17  股权激励导致过度投资吗?——来自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汪健 卢煜 朱兆珍
    2013(5).
    [摘要](890) [HTML](0) [PDF 651.48 K](4087)
    摘要:
    以257家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2005—2011年财务数据为样本,检验实行股权激励计划能否减少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以及能否显著地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研究发现,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对来说更容易出现过度投资行为,其过度投资比例与自由现金流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后并没有显著降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
    18  服务型绩效审计模式:江苏省无锡市的探索与实践
    “政府绩效审计”课题组
    2012(3).
    [摘要](401) [HTML](0) [PDF 465.65 K](4079)
    摘要:
    无锡市审计局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地方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具有无锡特色的服务型绩效审计模式。该模式强调绩效审计应当为公共管理服务;为建设服务型责任政府服务;为党委、政府、人大、社会公及被审计单位等各个方面的利益相关者服务。绩效审计的重点是对政府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进行审计,它着重查找问题、发现原因及帮助被审计单位持续地提高绩效水平。无锡市审计局在探索实践服务型绩效审计模式过程当中,在审计理念、审计方法、质量控制、参与主体、项目选择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创新,取得了初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影响。
    19  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变化的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金颖
    2011(6).
    [摘要](722) [HTML](0) [PDF 657.26 K](4069)
    摘要:
    以2004年—2009年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技术竞争力三个方面分别考察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前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后发现,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相对不足,缺乏连续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及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与反映绩效的部分指标相关,滞后效果不明显;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对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大。
    20  绩效公开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研究
    尹律
    2016(5).
    [摘要](655) [HTML](0) [PDF 1.33 M](4013)
    摘要:
    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密切相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与提升绩效水平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企业绩效公开化的重要举措,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又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焦点。研究绩效公开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运用锚定效应理论,结合区位商指标,验证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透明程度在特定维度内的集聚性。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透明程度在地区、行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等四个维度中未形成明显的集聚,锚定效应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中发挥了作用,但多数情形下不呈现显著性。由此看来,内部控制信息的选择性披露是绩效公开驱动下企业的个体行为,而非自发的从众现象。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